ui设计自学网站推荐,网站建设服务费计入会计科目,网站分页符素材,如何把图片做网站背景文 | 羿阁#xff08;发自凹非寺#xff09;源 | 量子位一份转专业录用名单#xff0c;直接把土木工程推向了舆论焦点。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xff0c;湖南大学公示了2022年本科生转专业的一份名单。然后网友们惊奇地发现#xff0c;土木工程学院共转出98人#xff0c;… 文 | 羿阁发自凹非寺源 | 量子位一份转专业录用名单直接把土木工程推向了舆论焦点。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湖南大学公示了2022年本科生转专业的一份名单。然后网友们惊奇地发现土木工程学院共转出98人人数最多不说竟然还无一人转入。对比其他学院有进有出可以说非常惨淡了。▲图源网友整理不仅如此把范围放大到今年高考的录取情况土木专业也频频遇冷。例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招生的投档分比去年下降了103分、东南大学的土木交通材料实验班录取分数在整个学校垫底、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还剩8个名额未招满……甚至部分考生宁愿被退档也不愿意就读土木专业。许多网友也纷纷“声嘶力竭”地劝退木土狗都不学然而放眼10年前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可还称得上是炙手可热啊。土木工程专业怎么了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我国报考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学专业之一在传统工科专业中非常抢手。但这几年遇冷的迹象其实早已出现。就连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这种业内公认排名前三的学校都不得不作出改变。早在2019年工科试验班土木交通材料实验班就几乎都是东南大学分数垫底的存在。去年东南大学还在招生简章中做了点微调将原本的“土木交通类工科试验班”改成了“智慧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类工科试验班”。清华大学甚至干脆将土木工程专业放入了提前批和贫困生的批次并且规定不能转专业。这不禁让人疑惑土木专业到底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境地首先工作条件是真的艰苦这点在网上一直吐槽声不断。许多年轻人刚毕业就要每天在工地上忍受风吹日晒工作强度极高遇到赶进度的时候还要加班比996还累。工作环境也堪忧天天与钢筋、水泥、混凝土打交道没有“都市白领”坐办公室的生活看上去体面。B站up主大猛子ym就曾对比自己干土木两个月前后的照片自嘲虽然才22岁但看着像42岁。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土木人吐槽工作、提桶跑路的视频轻易都能获得百万的播放量可见非常有共鸣了。诸如985土木牛马在设计院工作一年半喜提月薪1300的案例比比皆是。工资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工作环境差、离家时间长、升职之路遥遥无期……都可能是压垮土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大环境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基建大发展时期国家每年投入很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扩建工程。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基本饱和行业增速减慢也是不可避免的。据中国科学报消息一位土木行业的从业者曾感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土木建筑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大基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20年代初放缓刚好贯穿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对此东部某高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黄桦化名表示如今表面上看是“遇冷”实则是无序状态的理性回归它会让土木领域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回归到应有位置。但是回归以后未来土木行业的发展又在哪里未来方向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叶志明介绍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基建放缓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早已缩小了招生规模。其研究方向也更多转向了对传统建筑等的“维护”而非“兴建”。虽然保留了土木工程之名但学科内容迥然不同于国内高校。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回忆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土木一般被认为是科研食物链的最底端但事实上在搞科研时我们深感土木并不是最底端它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如今的土木更多是“新基建”的概念涉及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在新基建的概念下土木可涉足的领域更多。例如浮式风力发电机怎么能在海上大风大浪之下保持稳定、人工材料怎么代替钢筋混凝土更好地实现抗腐蚀功能、3D打印技术可打印一幢房屋等。后台回复关键词【入群】加入卖萌屋NLP、CV、搜广推与求职讨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