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工作室网站推广方法,没有专项备案的网站,建设网站合同,wordpress的静态页面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xff01;“企业上云之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旅程#xff0c;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xff0c;还是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个旅程不… 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企业上云之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旅程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还是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个旅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是整体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这是对CIO、架构师和业务部门的严峻考验企业的业务应用在什么平台上才能获取最大价值这是一次混合之旅同时也是边缘的崛起之旅”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数字化业务驱动混合IT新形态季新苏认为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种业务的转型。其中有两个巨大的挑战快速敏捷交付的能力以及对于业务场景变化的感知。这样的挑战会催生企业由原来的固定资产性采购转变为服务费用性采购。这种变化要求企业能够提前感知业务的形态从而使得传统IT向外扩展不仅要有纵向扩展的“云”也要有横向扩展的“端Edge”。这就需要一个全新平台来应对这样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一种新的交付模式来承载这样一个新的平台。季新苏表示新的交付模式和新的平台将不再是传统的物理地点而转变为服务的组合。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交付最大的价值。传统的数据中心以追求效率和可定制化为主“云”以服务快速迭代和创新为主“端”则意味着实时的交互或感知。这三者结合才能构成足以支撑未来数字化业务的全新平台。这一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将联结业务、开发者、物和人并具有敏捷、稳定的特性。基于以上的现象和观察季新苏也做出了关于私有云、公有云、边缘和混合IT的预测。私有云难度超预期建议回归本源季新苏表示私有云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它的复杂度可能会大大超出预期从而导致其很难在生产环境做大规模推广。这样原本其提升业务敏捷性的承诺也就很难实现。因此Gartner预测到2021年只有不到30%的中国私有云项目能达到其预想的业务价值。而到2022年75%做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的项目会因难度太高被放弃。季新苏为我们解读了私有云的几大特征其一私有云是自己管理的、孤岛式的。“全球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私有云即把私有云放在传统的外包数据中心让供应商去托管只是这些物理资源不与他人共享。”但该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大规模启动。其二“云”是自服务自动化的处理而不仅仅是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与自动化结合才形成了私有云的初步特征。所以全球市场目前私有云做得更多的是刚刚够用的私有云服务just-enough private cloud。其三对于私有云来说敏捷和创新比高效更重要。构建和维护私有云虽然很昂贵但改造应用、把应用迁到云上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Gartner观察到企业上云过程中花费的成本中仅有不到50%用于私有云构建而其余还有大量的成本花费在改造现有应用进行转型和迁移上。最后本地的数据中心其实不一定比公有云的数据中心或者外包数据中心更安全。这也正是在国外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原因。Gartner预期到2020年企业在公有云上部署应用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将比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少60%。季新苏介绍目前私有云有两大方向Cloud-Inspired以及True Cloud。Cloud-Inspired模式主要是用虚拟化自动化的方式把传统的应用迁移到私有云中目标是提升传统应用的稳定性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目前占85%。而使用True Cloud模式的用户主要利用开源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构建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特点是敏捷、快速交付、快速迭代能够应对未知的需求。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更多的是构建云原生应用而不是将传统应用做迁移。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选择何种模式的私有云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业务。如果企业有很多传统的应用、对于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更加看重、将成本和效率视为关键性指标那么这些企业应该选择Cloud-Inspired模式。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公有云的能力又不便使用公有云同时又需要具备敏捷的能力那么True Cloud模式相对更加合适。从Gartner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前者方案构建私有云。公有云投入趋增加应用愈扩大公有云方面Gartner预测未来三到五年投入到公有云上的IT预算将会从目前的6%提升至15%-20%。Gartner对全球企业的调研中发现目前70%的企业机构已经开始或多或少地使用公有云。但实际上74%的工作负载还是以基于x86硬件的物理机部署19%是运行在虚拟机上只有7%的负载运行在云上的虚机。而在操作系统实例层面15%的工作负载运行在物理机上65%运行在虚拟机上而真正运行在云上的只有20%。未来物理机可能会越来越少但季新苏认为物理机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完全取代。“其一部分传统应用很难迁到云上。其二整个应用的迁移需要成本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能够在云上获得好处。”至于什么时候需要用公有云季新苏认为首先对于SaaS来讲完全可以用公有云来替代。因为SaaS其实用的是云的最佳实践而不仅仅是物理设备。其次如果应用需要获得高可靠性可能会要考虑到公有云。因为公有云其实是从购买硬件资源变为直接租用服务因此可以快速迭代、快速交付。第三如果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效率方面要求很高或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时可以选择公有云。最后如果企业需要快速整合、快速迭代公有云也将会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整合空间。边缘“端”“云”共协同“边缘”亦智能至于最近火热的边缘Edge季新苏表示“边缘/端Edge”其实是“云”的扩张爆炸性增长的万物互联以及拟真的人机界面将数据和计算推向边缘。“‘端’其实是一套逻辑首先通过传感器进行物理机器的感知然后传送到‘云’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端’并非要替代云而是与‘云’相辅相成两者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虽然“端”本质上是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再上传至“云”进行处理但一组传感器需要有一个中继点以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压缩与数据加密。这就是边缘的智能也是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核心能力。Gartner认为有五个场景将推动计算向边缘推进网络数据带宽的花费降低延时降低网络布局关联度越来越高隐私和安全策略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以及‘竖井式’的数据越来越多地被‘串’起来。因此Gartner预测到2020年领先市场中数字化转型后的企业50%的数据将不在企业内部生成、处理50%的大型IT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采用边缘计算的概念来实施项目。混合IT未来新世界季新苏最后总结表示未来与其说是“混合云”不如说是“混合IT”。“混合IT意味着传统IT、云、端的融合。私有云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提高效率而创新和敏捷将会纳入到公有云的范畴。”在此趋势下未来将会诞生具有“混合IT”特性的三层边缘计算架构包括“端”层、平台层、企业层。“端”层主要是各类传感器平台层是公有云和IoT平台企业层是改造后的企业应用。而这将是“端”和“云”结合的“混合IT”的最佳体现。季新苏进一步表示未来IT的组织架构也将在“混合IT”的趋势下发生变化将会是一个以服务而不是技术为主的组织也将更加贴近业务。“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基础设施即代码’即更多的基础设施被包装成API、平台进行快速迭代、快速交付、自动化部署从而让基础设施能够更加敏捷地响应业务的需求。同时更多的基础设施团队会从产品管理的角度参与开发与运维融合的DevOps打通开发和运维从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但也充满挑战的‘混合IT新世界’。”--------------------- 作者孙浩峰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sunhf_csdn/article/details/8648838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推荐阅读8 年后重登王座Python 再度成为 TIOBE 年度编程语言心疼能为程序员男友做些什么吗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又进入冬天了吗以太坊升级的拖油瓶竟只是这几行代码程序员有话说 | 程序猿在乘地铁的时候都在想什么?清华北大“世界排名断崖式下跌”SparkAlluxio性能调优十大技巧从云计算到AINetApp的数据网络转型之道1.微信群添加小编微信color_ld备注“进群姓名公司职位”即可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2.征稿投稿邮箱liudancsdn.net微信号color_ld。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喜欢就点击“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