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好的网站,垂直 社交网站 建设,常州市工程建设招标网,免费用手机制作网站 百度百有人会问#xff0c;码农和工程师有区别吗#xff1f;有什么区别#xff1f;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你敲下的每一行代码#xff0c;你想过他会如何在计算机上运行吗#xff1f;你想过你的这一行代码会产生多少cache miss吗#xff1f;你想过你的这段代码分支预测…
有人会问码农和工程师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你敲下的每一行代码你想过他会如何在计算机上运行吗你想过你的这一行代码会产生多少cache miss吗你想过你的这段代码分支预测的概率是多大你想过你这段代码是否适合在逻辑核上运行你真的想过吗”
给我们抛出这些问题的是刘廷伟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花名喻义。在团队里接触过喻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较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和信仰才让他能从一名普通码农逐渐成长蜕变成如今的带领数十位工程师的架构师团队Leader。在1024程序员节来临之际我们有幸能走进喻义和他聊聊他这十年来的牧码之路。 喻义阿里云视频云高级技术专家
码农想要成长必须先吃透
我是08年毕业数学专业。因为数学专业其实找工作不太好找所以就从大三开始自学计算机的课程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报考了当时比较火的软件设计师考试结果一不小心考了全国第十当时就想看来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干计算机这一行。
于是07年底就拿着这个证去了一个安全创业的公司实习了。说实话虽然公司不大但事情还是很多。当时是做软硬件一体化的防火墙最开始参与应用层业务逻辑部分的C、C和ruby的开发。反正是新人不管什么活都认真投入去做有问题就问从业务逻辑到数据结构从数据结构到内存和性能优化从性能优化到编译优化最后把我师傅都问蒙了。做了差不多半年不到老板看小伙子冲劲不错喜欢钻研就把我安排到内核团队去了后来发现这个决定对我整个牧码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当时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最开始只是做业务监控和统计基于内核协议栈 bridge和IP层的hook开发真正的新的业务模块参与不多但是从那个时候接触Linux内核的那一刻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庞大的代码而且代码风格非常好可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那个时候对于整个内核的框架还没感觉只是对代码感觉很舒服。因为一开始都是做非核心内核业务当时也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给公司代码库提交patch现在还记忆深刻是内核鉴权的系统结果我提交后系统回归测试就搞出了一个bug整个公司研发20多个人debug了一周没找到原因但是我始终感觉不是我代码的问题但是没办法是我的代码触发的问题只能是把我的代码给回滚了后来证明是供应商提供的网卡驱动有问题我的代码逻辑恰好触发了那个bug。当时真多很伤心但是没办法我自己也没法证明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能先回滚。那个时候我发现必须系统化的把Linux内核搞懂才行。于是那段时间就开始看各种内核的书《Linux Kernel Internals》、《Linux内核驱动开发》、《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Linux 内核网络源代码情景分析》其实从刚刚那个debug的场景就能想象到当时整个team到同学在内核这块功力都不太够而且在青岛这种二线城市做内核研发的同学更少。但是这些书和代码啃起来很难有些时候一个锁的使用为什么需要关闭软中断好几个晚上想不明白周围也没有可以讨论的同学于是就开始去混内核社区和论坛后来成了ChinaUnix内核社区源码版的版主网名“瀚海书香”。那个社区前后有4个版主现在有3个已经都在阿里云聚首了。那段时间很累但心气很足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且内核这块熟悉后看问题的时候除了业务层面你还会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因为内核里面有很多涉及驱动和汇编的事情于是又开始研究编译原理让自己更好的理解整个系统是怎么用在这个硬件上run起来的。从防火墙产品线逐步拓展到VPN、上网行为管理、NGFW等产品线从2011年的时候就是那个公司的研发总监了负责整个公司所有产品线的研发工作。这段经历给我很深的认识码农要想成长第一阶段就是做深你所负责的业务和技术必须吃透能挖多深挖多深切记不要浅尝辄止。只有这样当你的业务调整和发展的时候你才能看出来哪些是本质的不变哪些是需要调整的。 另外就是要有系统的眼光不能只看到你一个模块你要看的整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2012年的时候对于这种单机设备的发展前景不太看好于是跳槽到了一家国企做智能设备云平台。坚信技术的方向你努力的方向就不会错加入国企的时候比较有趣因为国企要求是985毕业但是我毕业的学校不是。可能当时面试我的老板看中了我这个人吧所以就签订了外包合同才进去的哈哈。但是不到1年就在公司得到了认可董事长审批后转为了正式员工。我是依靠安全能力加入的所以一开始是在安全团队。但是加入公司后相邻的存储团队遇到了内核panic问题和性能瓶颈而这两块工作对于系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庆幸工作的前几年基础打的不错于是很快帮助这个team解决了几个困扰许久的panic问题同时将当时分布式存储的性能提升了30%多。
工作能力得到认可差不多13年开始就开始负责一个系统软件所包括安全、存储、内核和BI团队。那个时候的BI团队还是使用的Oracle Datewarehouse遇到了性能瓶颈经常出现1天的数据第二天无法计算完成的情况。那时候的我对于大数据一无所知于是又开始跟行业里面比较优秀的同学聊这块的方向当时就认为我们需要转型了不能在用这种单机模式了。于是就组建团队建设公司的大数据平台。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搞成但是坚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真的搭建起了公司内部的大数据集群水平扩张能力完全满足了当时的业务增长需求。
后来又开始逐步将业务云化真正实现了智能设备的云平台。这段经历给我的成长是码农走向工程师的关键一步就是你要认清和坚信技术的方向。只要技术的方向不错你努力的方向就不会错。2016年的时候个人遇到了管理瓶颈期同时也想到一个更大的业务平台上发展于是跳槽来到了杭州-阿里云。每一个工程师都是对业务场景极其了解的码农加入阿里云后作为视频云的产品架构师开始更多的与行业客户沟通视频业务的解决方案拓展云的边界。如何利用阿里云的技术能力更好的服务客户业务服务客户。
这个时候很大的转变就是之前更多的考虑技术怎么实现而现在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如何解决业务问题创造技术红利拓展商业边界。你需要深入到不同行业不同客户去深挖理解他们的场景跟他们一块分析解决客户的痛点。
你会很好的理解到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业务服务而业务的发展又给了技术更新演进提供的场景。没有业务技术都是虚的。
没有双11、世界杯的洪峰流量你很难凭空设计出流量调度的算法也更没有业务场景去验证你的技术。所以每一个工程师都是对业务场景及其了解的码农。后记接触过我的同学都说我是工作狂当你的工作就是你所兴趣的方向工作可以给客户、社会和公司带来价值你就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当然对从工作中对收获会有对家人照顾对遗憾。我非常感谢我家人对我的支持从16年只身一人来到杭州追逐梦想到现在厦门研发中心开启新的篇章她们都是我坚强对后盾。
最后期待更多的行业和业务与云发生化学反应一起让技术业务化让业务技术化。
原文链接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