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建设工程局网站,易语言做网站后端,用自己电脑做网站服务器-phpstudy+花生壳,深圳网站建设php来源#xff1a;IBM中国这是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xff0c;将在芯片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实现飞跃。纽约州奥尔巴尼 — 2021年 5月 6日#xff1a;IBM#xff08;纽约证券交易所#xff1a;IBM#xff09;宣布#xff0c;IBM 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采用 2纳米 … 来源IBM中国这是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将在芯片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实现飞跃。纽约州奥尔巴尼 — 2021年 5月 6日IBM纽约证券交易所IBM宣布IBM 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采用 2纳米 (nm) 规格纳米片技术的芯片这标志着 IBM 在半导体设计和工艺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直以来半导体在众多领域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设备、运输系统、关键基础设施等等。 各行各业对芯片性能和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混合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尤其如此。IBM 研发的新型 2纳米芯片技术可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目前最先进的 7纳米节点芯片相比这项技术预计可使芯片的性能提升 45%能耗降低 75%[i]。这款先进的 2纳米芯片的应用前景包括使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增至之前四倍只需每四天为设备充一次电即可[ii]。大幅减少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量目前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量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百分之一。[iii]将数据中心的所有服务器更换为 2纳米处理器可能会显著降低该比例。极大地提升笔记本电脑的功能可加快应用程序处理速度加强语言翻译辅助功能加快互联网访问速度。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物体检测速度缩短反应时间。IBM 研究院高级副总裁兼院长 Darío Gil 表示“这款新型 2纳米芯片体现出的 IBM 创新对整个半导体和 IT 行业至关重要。” “这是 IBM 不畏艰难克服严峻技术挑战取得的成果展现了持续投资和合作研发生态系统方法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突破。”IBM 始终处于半导体创新的最前沿几十年来IBM 一直是半导体创新领域内的领导者这为 IBM 实现最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BM 在位于纽约州奥尔巴尼市 Albany Nanotech Complex 的研究实验室开展半导体研发工作在这里IBM 科学家与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逻辑扩展和半导体功能向前发展。这种协作式创新方法不仅使 IBM 奥尔巴尼研究院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研发生态系统而且还构建了一条强大的创新渠道有助于满足制造需求加速全球芯片行业的发展。 多年来IBM 在半导体领域内屡次实现重大突破包括率先推出 7纳米和 5纳米工艺技术、单管DRAMsingle cell DRAMDennard 标度律the Dennard Scaling Laws化学放大光刻胶chemically amplified photoresists、铜互连布线copper interconnect wiring、绝缘硅片技术Silicon on Insulator technolog、多核微处理器multi core microprocessors、高 k 栅电介质High-k gate dielectrics、嵌入式 DRAMembedded DRAM和 3D 芯片堆叠3D chip stacking。IBM 凭借 IBM 研究院在 7纳米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研发的第一款商业化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基于 IBM POWER10 的 IBM Power Systems 中首次亮相。 一个指甲大小的芯片可容纳 500亿个晶体管增加每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可以让芯片变得更小、更快、更可靠、更高效。2纳米设计展示了利用 IBM 研发的纳米片技术对半导体进行高级扩展的能力。这种架构为业界首创。在宣布 5纳米设计研发成功之后IBM 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再次实现技术突破。这项突破性技术问世后一个指甲大小的 2纳米芯片就能容纳多达 500亿个晶体管。 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还意味着处理器设计人员拥有更多选择可以通过为处理器注入内核级创新来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工作负载的功能找到实现硬件强制安全性和加密的新途径。IBM 已经在最新一代的 IBM 硬件例如IBM POWER10 和 IBM z15中实现了其他创新型核心级增强功能。 i. 基于预计行业标准扩展路线图ii. 基于采用 7纳米处理器的手机的当前使用情况统计数据 iii.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1/984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