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站做得好的公司,网站建设推广好处,各大网站rss地址,定州建设厅网站在前述计算机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中#xff0c;有两个纳什均衡#xff1a;都生产有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和都生产有3.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假设一开始企业只能生产有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xff0c;生产3.5英寸软盘驱动器计算机的技术随后出现#xff0c;企… 在前述计算机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中有两个纳什均衡都生产有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和都生产有3.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假设一开始企业只能生产有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计算机生产3.5英寸软盘驱动器计算机的技术随后出现企业是否会采用新技术呢如果只有两家企业两家企业直接交流一下很容易达成都采用新技术的协议因为采用新技术对双方都有利。如果有许多家计算机生产企业那么企业间谈判和协调成本就很高很难达成采用新技术的协议。此时尽管每个企业都希望采用新技术但是由于无法通过协议来协调行为很可能的结果是所有的企业仍然使用老的技术。因为每个企业都担心其他企业不采用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出现了有效的新技术但是企业仍然可能沿用对所有企业不利的老技术这就是“锁定效应”。与“锁定效应”相关的概念就是“路径依赖”即初始选择决定了未来的选择。例如在一个小区中如果刚开始建的房子风格离奇则后来建的房子为了与刚开始建的房子协调一致也只能采用同样的风格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 由于存在“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整个社会可能会处于一些帕累托无效的状态这在“网络性产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网络性产品”就是每个人使用产品得到的效用随着使用产品的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电话就是典型的“网络性产品”。如果只有你一家安装电话则你的电话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当你的亲戚朋友也安装电话时你的电话才有价值而且你的电话价值随着你的亲戚朋友使用电话数量的增加而上升。由于“网络性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市场可能锁定于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纳什均衡。 “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经常被用来证明“市场的失灵”。然而在长期中市场是否真的一直会“锁定”在无效率状态是值得怀疑的。我的看法是在短期内锁定效应也许是存在的但从长期来看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更可能出现。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制度方面都是如此。当然时间长到多长短到多短在不同领域是不同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微软的标准长期独霸软件市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苹果的OS系统以及谷歌的安卓系统Android开始挑战微软的Windows系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在一些前苏东国家和中国存在多年但这些国家最终还得走向市场化改革。就是因为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批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呢
键盘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键盘的寓言”David,1985。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键盘是1868年Sholes发明的QWERT打字机键盘的延续据说是一种效率较低的键盘。1936年一位名叫Dvorak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叫DSK的简化键盘。根据当时的宣传有人认为DSK键盘通过平衡双手和更有力的手指之间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打字速度并且有利于减少疲劳以及更容易学习。人们为什么没有采用DSK键盘呢流行的解释就是由于没有办公室使用DSK键盘打字员不愿学习使用DSK而所有办公室又因为没人会使用DSK键盘打字也不愿购买DSK键盘。也就是说由于协调的问题人们仍然使用低效率的键盘出现了“锁定效应”现象。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发现 1关于DSK键盘优越性的论点证据不足许多观点仅仅是一种猜想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表明与QWERT键盘相比DSK并没有可靠、重要的优势 3实际上当时打字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键盘 4一些有记载的比赛表明当时存在的许多键盘比DSK更优越。因此我们不能断言在键盘问题上QWERT的胜利就是因为“锁定效应”。 VHS 在DVD发明之前流行的家庭录像机使用的磁带都是VHS制式的但据说Beta制式的磁带质量更高也更加清晰而且体积又小。总之Beta制式的磁带比VHS制式磁带更加优越VHS的胜利被一些学者如阿瑟Arthur,1990认为可能又是一种“锁定效应”的结果。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利布维茨和马格利斯Liebowitz, Stan J.and Stephen E.Margolis,1999详细考察了这一段历史。1975年索尼公司开始生产Beta制式磁带时同时将技术提供给松下和JVC。1976年4月三家公司最终同意召开一个会议来比较Beta、VHS和VX的性能。由于JVC的坚持大家不欢而散。索尼最终选择生产Beta并且和东芝及三洋结盟。而松下和日立、夏普和三菱联手生产VHS制式的磁带。两大阵营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一种制式的任何改进立刻伴随着另一种制式的相同改变一方降价另一方也跟进。两种制式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被证明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有一方面例外——播放时间VHS制式比Beta制式的播放时间更长。当Beta制式能播放2小时的时候VHS制式能播放4小时而当Beta制式能播放5小时的时候VHS制式能播放8小时。市场竞争的结果表明播放时间是决定性的。在竞争初期Beta制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到1984年松下大获全胜几乎完全占领市场只有索尼公司生产Beta制式的录像带。 微软神话 微软的成功许多人认为与微软成立之初获得IBM的支持密不可分。据说当时Mactonish的操作系统具有视窗功能性能比DOS甚至比基于DOS的Windows都要好。但是由于微软和IBM合作而IBM是当时主要的计算机供应商因此人们一致认为微软会成功从而都使用DOS于是微软就真的成功了。但是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利布维茨和马格利斯Liebowitz and Margolis,1999通过考察指出微软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成本优势使用Mactonish的操作系统需要配备专门的打字机 2速度优势DOS的速度比Mactonish的操作系统快 3功能优势DOS虽然比较难学但是DOS学会后可以进行多种技术操作 4配套优势基于DOS写应用软件比基于Mactonish容易。 因此微软的成功并不是人们认为它会成功而成功而是微软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大学改革的神话 2003年北京大学教师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近亲繁殖”。所谓“近亲繁殖”就是学校只从本校毕业生中招收教员的情况即所谓的“留校”制度。北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彻底废除“近亲繁殖”现象所有教师一律外聘本校毕业生在校外工作过几年后才能再返聘。当时的一种反对意见是如果只有北大实施改革其他大学不做类似的改革那么北大可能陷入改革的陷阱中北大不留本校优秀毕业生而外聘的教师又是其他学校较差的毕业生。也就是大学改革也面临“锁定效应”。因此改革必须由教育部统一协调才能成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学改革的可能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以上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只留本校生则每个学校都得2或者都不留本校生都得10。也就是说所有大学都不留本校毕业生是一个帕累托最优均衡。假设只有北大实施改革那么北大就只得0反而不如不改革。但是我国目前有100多所重点大学只要其中有两所大学实施改革这两所大学的人才可以相互流动则这两所大学获得的好处肯定大于2。即使没有任何一所其他大学改革北大也有国际上优秀大学的毕业生可选择。只要北大开始改革其他大学观察改革的好处一定会再有一些大学跟进。人才可以更加充分地流动改革的好处就增加了自然又会有更多的大学进行改革逐渐地所有大学都会进行改革我们就从一个坏的均衡走向一个好的均衡。自北大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实行不留本校毕业生的制度说明“锁定效应”并不像反对者当初说的那么严重。 批注对于上述“路径依赖”“锁定效应”的观点自己还是不完全赞同的mark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