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做的比较好的网站,怎么创建自己的app软件,顶针 东莞网站建设,关键词挖掘工具爱网IETF117 CCWG 大会链接#xff1a;IETF117-CCWG-20230725-2200#xff0c;更详细信息以及讨论#xff1a;https://github.com/ietf-wg-ccwg/wg-materials/tree/main/ietf117。
短评#xff1a;
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几乎都在不断冒险上探更多带宽#xff0c;并在过程中忍受丢…IETF117 CCWG 大会链接IETF117-CCWG-20230725-2200更详细信息以及讨论https://github.com/ietf-wg-ccwg/wg-materials/tree/main/ietf117。
短评
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几乎都在不断冒险上探更多带宽并在过程中忍受丢包但真的需要更多带宽吗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对公平性有严格要求但真的需要在各个流之间均分带宽吗传统拥塞控制肇始于文件传输那么今天互联网流量中文件传输到底占据多大比重…
当谈到拥塞控制时几乎所有拥塞控制算法都有一个默认假设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占据更多带宽。
这也是 Capacity-Seeking 算法的基础。
但这个默认假设在当今的流量背景下要重新审视其必要性
当今带宽资源逐渐丰盈而公平性在资源受限场景意义更大(贫穷才需要公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今生产性流量越来越在乎 QoE类似直播流量并不需要尽可能大的带宽但需要保持低卡顿。无论从资源利用率还是公平性考虑拥塞控制都需要重评估。
IETF117 CCWG 大会 上有人提到 “拥塞控制” 这个词在当代容易引起误解应换成类似速率优化器等其它词。算法应以避免饥饿为目标而不应执着专注于几个连接获得完全公平的带宽也不应执着于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带宽。确实在大文件传输占比逐步下降的过程中拥塞控制应该转移到 BoE-Based。
我的意思是当然即使采用了 QoE-Based 算法以流媒体传输为例人人都想看最高清仍免不了 application 自行 probe up试图找到更多带宽以增强 QoE但和单纯 Capacity-Seeking 相比去除了所有流公平均分带宽的拥塞控制约束这是 QoE-Based 算法最大的意义让所有流在自组织意义上去自行公平。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车技好有急事的开得快些新手或更注重安全距离的开得慢些虽然大家没有公平共享车道资源但总体上大家都很满意这就是 QoE主打一个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约束。
下面简单评价传统的和新式的拥塞控制算法。
10Gbps 剩余带宽一条直播流只需 1Gbps按传统拥塞控制观点这是 application-limited 流拥塞控制无用武之地但在 cubic 治下若不小心丢了一个包inflight 依然会降 30%在 bbr 治下为支持 bbr 状态机隔段时间 inflight 就主动下降这无疑会影响 QoE。对于这条对带宽需求不大的流而言掣肘的不是网络实际状况而是拥塞控制算法。 对毫无 QoE 的 Capacity-Seeking 大文件传输固定大小文件在逐渐增长的带宽看来越来越小。1Gbps 带宽下花 10 分钟下载完的文件在 10Gbps 带宽下只需要 1 分钟没有对网络的总流量产生影响人畜无害。
但对生产性流量比如直播编码流量随网络有效带宽变化而变化而提供有效带宽的正是拥塞控制算法。以 bbr 为例如果 bbr 高估有效带宽直接结果是更多流量被注入网络由于算法误判增加网络总流量这是预期之外的。
传统算法对带宽高估相比文件传输仅引入重传流量生产性流量会直接引入额外正常流量丢包重传流量可通过 RED 等大大缓解但额外生产性流量却无法缓解因为它是直接对算法结果的反馈。
生产性流量严重依赖传统算法的带宽预估结果但传统算法由于可利用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带宽的误估是一定的传统算法对拥塞的反馈周期是 RTT 级额外流量可在至多若干 RTT 内收敛但生产性流量的反馈周期却长很多至少要覆盖抗抖 buffer额外注入的流量对网络整体拥塞的影响因此严重得多。
与基于传统算法的认知相反生产性流量倾向于基于 QoE 指标指导数据生产速率而不是基于传统算法的丢包延时抖动等指标同样的生产性流量关注 QoE 公平而非带宽公平大家都获得不错的体验不必非要获得相同的带宽。 另一方面IETF117 CCWG 大会 “Guidelines for Internet Congestion Control at Endpoints” 这一趴也提到网络拥塞是统计复用网络上必然会发生的事件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持续的网络拥塞却是应该避免的换句话说瞬时拥塞是常态持续拥塞是灾难这两件事应该分别被处理然而一直以来的传统算法都没将这两件事分别对待。
这给出一个看起来矛盾但有用的启示当拥塞发生时如何判定它是瞬时的还是持续的瞬时拥塞持续多久才需进行反应当拥塞真正持续时减少 “这次” 的发送量优于减少 “总” 发送量。但如果在相对较短但又不是瞬时的 “一小段时间” 时间内在减少了发送量后仍无法改善 QoE说明这次拥塞事件事不关己但拥塞控制是全局动作所以又不能高高挂起只需维持小发送量不必继续无效收敛。
评论区谈到措辞问题当试图用 “带宽优化” 替代 “拥塞控制” 时在心理上更容易让人走向自私谈到 “优化” 这个词都是自私的但拥塞控制却可以让人在心理上保持收敛。特别是 QoE-Based 算法更要 “自觉” 进行某种控制而不是一味地盲目优化。类比文处我举的高速公路的例子QoE-Based 算法缺乏内在的全局收敛机制结局并非某种资源的公平分配而是大家感觉都还行显然更不适合使用 “优化” 这个词就好像高速公路上不提倡变道超车一样但也并不阻止。
至于文件传输也许可以将它纳入 QoE 范畴比如最简单的限速措施现代网络带宽已足够大凭什么让贪婪的 Capacity-Seeking 算法独享。
最后说说重传现代网络丢包很罕见如果 QoE-Based 算法生效重传亦可激进因为拥塞丢包也罕见。 当然对于传统算法领域内部一叶以障目传统算法就是全部。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