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创建桌面快捷方式,短视频seo服务,wordpress主题模板修改,个人开发小程序多少钱有小朋友私信问我一道选择题#xff0c;关于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xff0c;存在内部交易时#xff0c;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问题。在跟她沟通的过程中#xff0c;我了解到好多同学并不清楚单体报表#xff0c;和母公司合并报表之间的关系#xff0c;这导致大家很容易死记…有小朋友私信问我一道选择题关于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内部交易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问题。在跟她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好多同学并不清楚单体报表和母公司合并报表之间的关系这导致大家很容易死记硬背调整和抵销分录然后考场上根据大脑的记忆随机答题。这怎么能拿高分呐。今天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用一道很综合的例题解释一下二者的关系以及抵销分录的逻辑到底是怎么来的。不要背分录我还是那句话例题M公司是N公司的母公司2016年M公司销售商品给N公司售价80万元成本60万元。N公司购入后当作存货核算当期未将其出售。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66万元。2017年N公司讲上年购自M公司的存货留一半卖一半年末可变现净值为28万元。M公司和N公司的所得税率都是25%。则2016年和2017年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分别是什么这题一拿过来涉及到了两年那就一定会有个调整分录的延续问题也就是对期初的调整。另外我们看是针对子公司的内部交易那就“全部抵销”——后面我们会看怎么全部抵销。这个“全部”是相对于权益法核算的合营联营企业如果出现内部交易同时还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形那是要按“比例”抵销的。以往的文章里有详细的分析。之所以说这道题很综合是因为既有存货的跌价问题又有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来吧我们一起“淦掉”它。知道什么是合并报表吗不瞒你说这个问题我是做了审计之后真的遇到合并报表的时候才知道它怎么个合并法考试的时候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如果跟我一样那就看我简单的解释一下。合并报表我之前的文章其实有讲过理解的同学直接pass做审计的时候经常听到某公司是合并范围内的某公司不是合并范围内的。合并范围是啥意思呢你简单的理解成甲是母公司有A这个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B这个合营公司。编合并报表的时候所有的报表科目要把甲公司和A公司的各科目余额或发生额加一起但是不能加B公司的。对合并范围内的要做加法非合并范围内的不做这个步骤当然这里我没提到双方的抵销你先知道合并的是啥即可。既然如此这道题是对子公司的那么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等科目在M公司的合并报表中是要把M公司和N公司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科目或当年的发生额利润表科目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内容的抵销。先看2016年。当年发生了内部顺流交易交易发生时在M公司自己单体报表中有这样一笔分录借银行存款 80贷主营业务收入 80借主营业务成本 60贷库存商品 60而N公司的单体报表上有如下分录借库存商品 80贷银行存款 80M公司的合并报表中银行存款一增一减抵消掉了但是营业收入增加了80万营业成本增加了60万库存商品增加了20万。我们说资产的实现方式是消耗掉挤到损益科目当中去对于库存商品来讲只有销售出去才算实现了它的价值。M公司之所以有收入成本分录就是因为站在M公司来讲存货的价值已经实现了。但是M公司和N公司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N公司在2016年底并没有将该存货销售出去也就是整体上来看根本就没实现销售也就是并没有实现其价值。无非就是存货从一个人的左口袋换去了右口袋你要保持其价值的一致性。左口袋的时候是60万你去了右口袋自然而然的还得是60万不能是账面上显示的80万。既然如此M公司的收入其实在整体上看不存在也就不需要结转成本了。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 80贷营业成本 60贷存货 20你们看这正好是我们通过分析上面两个分录的时候增加了的内容。合并报表会毫不犹豫的抵销掉。其结果就是存货从M公司的仓库挪到了儿子N公司的仓库。就好比你把你的面包卖给你爹你觉得你全家的收入增加了吗存货增加了吗你多的就是你爹少的最后整体来看啥也没有交换了个寂寞。合并报表就是这个意思。接着看题目说2016年底的可变现净值是66万元这是啥意思市场价吧。这批存货无论在哪你能收回的金额就是66万。存货现在在哪呢在N公司。账面价值多少80万。N公司自己的单体报表需要计提跌价吧借资产减值损失 14贷存货跌价准备 14这时候你可能就发现问题了合并报表里我们承认的存货的成本也就是期末的账面价值是多少是60万而不是80万多出去的20万已经被我们在合并层面抵销了。既然如此合并报表里该存货并没有发生减值。但是一定要注意N公司的单体报表的减值分录也就是上面的借贷方发生额都是14万的分录已经被加到了合并报表中怎么办抵销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4贷资产减值损失 14于是这批存货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单体报表减值了但是合并报表并没有。这时候脑子里要紧绷着一根弦了税法是不承认资产的减值准备的只有实际发生的时候它才承认。递延所得税是不是要出现了。还是这批存货它在N公司的单体报表里期末的账面价值由于计提了减值准备因此是66万但是计税基础看法人是80万。因此在N公司单体报表里应当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80-66)*25%3.5万。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5贷所得税费用 3.5再看合并报表合并层面这批存货的账面价值是60万计税基础看法人是80万。所以合并角度应当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80-60)*25%5万。我们说上面那笔N公司单体报表的分录已经加到合并报表里了也就是合并报表已经有了3.5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还需要补提1.5万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贷所得税费用 1.5到这为止2016年关于这笔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才真正的结束。大家需要理解的是合并报表会把子公司和母公司各自单体报表的内容先汇总到起来在汇总的基础上你再想究竟怎么调整或抵销到最终的目标分录。——————————————我是一条没有感情的分界线———————————————看2017年呵这一年不怎么好惹。但是思路和2016年一毛一样。只不过你要多注意一下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期初问题。同一个科目第二年的期初一定和上一年的期末是一致的而且大家看一眼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些科目要带着期初满世界跑了因为比较期间的会计数据这张表要求填写期初和期末。另外企业增加或减少的损益类科目最终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因此跨年度的会计调整涉及到损益科目的以后年度要用“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替代。接着看上面的例题。第一步先调整期初金额。我习惯直接一步到位教材就是分开了结果是一样的。抄下来期初未分配利润金额一定是20万。贷方存货余额应该是截止2017年底还未实现销售的那部分存货10万倒轧出来营业成本的金额就是贷方的10万。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20贷营业成本 10贷存货 10我觉得直接一起写更直观。三个科目的分录有两个的金额你都知道了剩一个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第二步关注存货的跌价。先调相关的期初也就是抄下来上一年的调整分录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4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4分录写完要知道这意味着合并报表里存货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生减值。但是N公司单体报表里由于2017年销售了一半的存货会有下面的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33借存货跌价准备 7贷库存商品 40即账面上原本40万80万的一半的存货随着出售记到销售成本里的金额是33万并结转掉之前计提14万的跌价准备的一半也就是7万。那你说合并报表能开心吗人家合并报表说我的存货没减值我要都记到销售成本里去你跌价准备在我这晃悠什么。怎么办调呗。借营业成本 7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7到了这一步脑子里要时刻保持清醒。单体报表里还剩什么40万的存货但是计提了7万的跌价准备。合并报表里呢30万的存货没计提跌价准备。然后题目里假设2017年的这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28万。这又说明啥先看N公司单体报表账面价值40-733万需要再计提5万的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5贷存货跌价准备 5但是合并报表账面价值30万与可变现净值28万的差异只有2万元。也就是说合并角度来看只需要计提2万元跌价准备就好了。既然你单体报表计提了5万我就只能接着冲销了。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贷资产减值损失 3这样合并报表在减值这一部分的分录才算调整完。结果无论单体报表还是合并报表期末的账面价值都是可变现净值28万。第三步看递延所得税资产。依旧是老步骤先调期初抄上一年的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5要是忘了这个分录怎么来的了回看上半部分。我们继续分析2017年。先看N公司的单体报表账面价值由于计提了跌价准备因而是28万但是计税基础看法人不承认计提的减值因而还是40万。合并报表也一样账面价值是28万计税基础看法人40万。也就是说2017年底无论是哪个报表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都是12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应该是12*25%3万。而这应该是在N公司单体报表进行正常会计处理的部分借所得税费用 0.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0.5 2016年度余额是3.5万因此调减0.5万合并报表还需要再调整什么了吗单体报表的结果已经被汇总加到合并报表里了合并报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上一年补充计提的1.5万冲销掉就好了。借所得税费用 1.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5标黑的是合并报表的分录。这是教材的顺序但我还是喜欢一次性分析。先抄期初未分配利润1.5万期末合并报表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应该是3万而这3万会从单体报表直接加过来所以合并报表自己的余额其实是0。到轧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就是1.5万。所以一次性看的结果是借所得税费用 1.5 倒轧金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5 抄上一年的看你们怎么习惯就怎么写吧但无论怎样分析的过程就是这些。多做两道题熟悉一下单体报表和合并报表的联系子公司的话单体报表无论做了什么都会体现在合并报表里。如果觉得这么说的话看起来比较空洞你可以翻我之前写的权益法核算中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在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对比一下就知道我为什么如此强调合并报表到底在合并什么怎么合并的了。202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