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影视网站,郴州网站制作建设,美容院怎么建立自己的网站,做全景网站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4期“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战德臣 聂兰顺 徐晓飞摘 要#xff1a;当前#xff0c;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xff0c;致使计算机教育存在危机。本文分…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4期“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战德臣 聂兰顺 徐晓飞摘 要当前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致使计算机教育存在危机。本文分析了这一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危机跨越鸿沟的办法应是开展计算思维基础教育分析了计算学科中的思维特别是可实现思维与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宜采取“1X”模式界定了作为“1”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思维的特征据此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面向计算思维教学的内容重构——讲授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计算机的思维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以及计算学科的基本素养探讨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思维性教学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上述教学改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实践及效果。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高校基础教育特别是计算机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中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普遍质疑此课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种质疑不仅来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者也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及教学如何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应对上述危机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从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重新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十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特别是自2009年课程面向计算思维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结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重构、思维性教学方法等。年代末期很多学校便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取而代之这种改变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内涵上的变化一是从计算机学科的多门课程和多种重要软件中提炼出共性知识单元进行教学二是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比如强调科技文章的排版素养而非排版软件、讲授程序的基本要素与程序设计思想而非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等三是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即课堂教学侧重共性知识的讲授实验教学侧重流行软件产品的应用技能训练。现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应该将其开设成类似于大学数学、大学英语课程的、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本文称其为“大学计算机”课程。这种改变也不仅是课程名称上的变化更在于课程内涵上的变化。当前很多学者都强调计算科学与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并列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手段。而作为计算科学基础的计算思维是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计算机”课程应强调计算思维基础教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遍在大学中开设被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化一词多少体现了基础性、思维性的内涵。然而随着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少基础的内涵越来越大课程逐渐演变为讲授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流行软件产品的使用。随后在20世纪90今天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和深度普及以及本科育知识讲授与素养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思维的教学中。一、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回顾二、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面临的危机及其产生原因分析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聂兰顺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晓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教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