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网站能赚钱吗,浙江省两学一做网站,上海高端建设网站,好搜搜索引擎| 作者#xff1a;庄表伟| 编辑#xff1a;刘雪洁| 设计#xff1a;宋传琪| 责编#xff1a;王玥敏缘起开源社区里的激励模型#xff0c;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话题。4年多以前#xff0c;我还写过一篇《区块链技术是否会终结开源时代#xff1f;》#xff0c;也是在讨… | 作者庄表伟| 编辑刘雪洁| 设计宋传琪| 责编王玥敏缘起开源社区里的激励模型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话题。4年多以前我还写过一篇《区块链技术是否会终结开源时代》也是在讨论如何基于区块链技术来进行社区激励的事情。上周与OpenTEKr 的 Dean 和明艾吃饭聊天又一次聊到这个话题于是我想还是应该更加系统性的整理一下这方面的思考。更巧的是正好昨天还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上问我也是关于激励模式的话题。这就让我意识到必须得在这个周末写出来了。☺总纲还是得回到《大教堂与集市》Eric Raymond 在书中指出要研究开源“集市”开发模式的社会动力学应该参考一下人类学家所称的礼物文化这种文化下其成员通过送出礼物而竞争社会地位。为什么将这段话称之为总纲因为在开源社区大家都默认贡献最大的人应该获得最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这样的总纲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关于贡献的问题如何判断谁的贡献最大贡献第二贡献第三的人是否可以依次排序贡献是否可以量化一个人是100另一个人是98.5所谓比较能否跨项目跨社区的比较比如你是Linux的内核社区贡献者我是Ruby on Rails的社区贡献者谁的贡献最大关于社会地位的问题如何给予一个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是职务吗是某种默默的尊敬吗社会地位是否能够兑换成某种物质回报还是纯精神的社会地位能够比较吗如何判断一个人获得的社会地位是否匹配得上他的贡献社会地位是固化的吗一个人曾经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长期潜水他的社会地位应该发生变化吗两座冰山在《开源献给世界的礼物》我就提到了两座冰山的现象。在开源社区有两座冰山一座是在海面之上看得到的开源项目就是那些投资商会关注的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有很大收益的但这些只是开源世界里的极小部分。剩下的很多开源项目它们几乎没有商业价值也没有投资前景它们只是默默地存在着。但海面之下的开源项目不仅重要还是海面上的开源项目存在的基础。另一座是开发者即开源社区里所谓的“大牛”们他们是海面上的那座冰山一小部分人而在海面以下的那部分人他们其实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受到关注也没有收到那么多回报没有享受到礼物文化带来的回馈他们的贡献甚至被忽略了他们在社区里的地位也只是说还行。如果要分析冰山的成因在我看来原因在于社区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海面以上的贡献者收获了“过度激励”而在海面以下的贡献者却是“激励不足”。现有的激励模式有哪些思路传统的赞助模式这种激励模式其实从自由软件/开源软件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个人在自己的网站上挂一个 Donation 的按钮有人愿意走过路过就捐一下。到现在维基百科每年都还会挂一次横幅以便吸纳一些捐款。开源世界吸纳捐赠比较著名的应该还是 Vue 吧。另一方面就是更加系统化的各个著名的开源基金会每年接受一定数额的企业捐赠。然后他们每年会公布一次账目告知一下大家这些钱是花到哪里去了。但是这样的赞助模式具有极大的随机性。捐赠给具体个人或项目的情况往往存在“冰山”效应。而捐赠给基金会的钱却无法进一步公平、公开的分配、资助到各个具体的项目。传统的养人模式很多企业现在都会直接招募开源社区的开发者到自己的公司然后“花钱养着他们”。以资助他们长期持续的为开源项目做出贡献。说实话这个模式确实不坏。唯一的缺憾是开发者缺少一夜暴富的机会。曾经的息壤基金会天使投资人模式2013 ~ 14 年的时候我和一些朋友筹划成立一个开源基金会当时有过一个设想假设基金会每年能够筹集到 100 万。我们就在全国范围内寻找 100 位开源大牛。每人手上有 1 万元的经费。他们可以任凭自己的心意每年赞助一个或者多个项目也可以直接把钱赞助给个人。当然与天使投资人的区别在于基金会或者那位大牛并不会成为那个开源项目的股东。因为最后这个基金会也没有成立所以到最后也无法尝试这样的一种模式。Bountysource / GitCoin 基于任务悬赏的激励机制在英文维基百科里有一个词条 Open-source bounty 介绍了多种类型的赏金计划以及赏金激励平台。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家就是 Bountysource 和 GitCoin。其中发展得较好的还是 GitCoin 到目前为止一共筹集到了 5300 万美元激励了 31 万开发者。这样的一种模式当然是可行的。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定价权完全在买方的市场。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仅仅由当时愿意悬赏的人以及其悬赏的金额决定这样怎么说都好像不太合理。KCoin 一种开源贡献/股权激励的尝试还是在 2017 ~ 2018 年的时候我发起了一个名叫 KCoin 的项目。更多的介绍还可以看这篇文章《畅想——基于区块链的经济体系》。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思路项目的创始人或负责人制定一套规则。用来确定什么样的贡献能够兑换什么数量的“内部股”。如果时机成熟这个项目能够“上市”则所有的贡献者都可以基于当前“股价”凭借自己的股票去兑换收益。基本上这是一套把一个开源社区当成一个股份制公司来经营的思路。贡献与收益之间的兑换是否合理由两层因素决定一方面是贡献积分规则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于这个项目的认可程度是否公平。这是一种看上去很美好的模式但是在“上市/兑换”层面一直没法落地所以也就默默无闻的走到了今天。基于时间计算价值这是在我最近的一篇文章试论开源生态的经济模型里描述的一种计算模型。作为一个刚刚诞生的思路其实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计算软件开发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具体某种行为的必要劳动时间。如果这些时间的计算方法缺乏说服力这整个模型就成了空中楼阁。价值流网络一种更加野心勃勃的尝试Frank 的价值流网络可以说是一种更加野心勃勃的尝试。具体的细节可以阅读他的博客进一步了解。如何评价现有的这些激励模式上面介绍的七种模式是我刻意从非常主观到非常客观进行排序的也是从很容易实现到很难实现进行排序的。从某种理想主义的目标出发我们当然希望能够真正的衡量贡献并公正的给予激励。而且最好是能够衡量长期的生态意义上的完整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只对某些特定需求者有价值的贡献。但是想要客观的评估一款开源软件的价值以及其中每一位开发者的贡献实在太困难了。目前我能够做出的判断只有以下几条企业与社区经过长期博弈会形成某种稳定的捐赠规模捐赠习俗。虽然不够好但确实算得上“源头活水”花钱养开源人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模式尤其可以补足冰山以下的缺憾目前区块链社区兴起的各种DAO的尝试其实都是某种区块链乌托邦我非常期待他们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虽然目前看起来往往浮躁和泡沫是主流。权威的数学模型、经济学模型、价值模型肯定是需要的哪怕需要探索好多好多年还是得一直探索下去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诗杰坚持热爱成为更好的自己热烈祝贺开源社顾问委员会委员姜宁当选 2022 Apache 软件基金会新任董事来自开源世界的超级码丽中国开源码力榜权威发布开源社简介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七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