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海曙区做网站网页设计流程分为哪几个步骤

海曙区做网站,网页设计流程分为哪几个步骤,杂志网站建设推广方案,现在网站开发哪个语言好浙大疏锦行 DAY54 一、 inception网络介绍 今天我们介绍inception#xff0c;也就是GoogleNet 传统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史 从上面的链接#xff0c;可以看到其实inceptionnet是在resnet之前的#xff0c;那为什么我今天才说呢#xff1f;因为他要引出我们后面的特征融合和…浙大疏锦行 DAY54 一、 inception网络介绍 今天我们介绍inception也就是GoogleNet 传统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史 从上面的链接可以看到其实inceptionnet是在resnet之前的那为什么我今天才说呢因为他要引出我们后面的特征融合和特征并行处理这些思想。 Inception 网络也被称为 GoogLeNet是 Google 团队在 2014 年提出的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它的核心设计理念是 “并行的多尺度融合”通过在同一层网络中使用多个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如 1x1、3x3、5x5以及池化操作从不同尺度提取图像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在不增加过多计算量的情况下获得更丰富的特征表达。 Inception 模块是 Inception 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 在同样的步长下卷积核越小下采样率越低保留的图片像素越多卷积核越大越能捕捉像素周围的信息。 一个典型的 Inception 模块包含以下几个并行的分支 1x1 卷积分支用于降维减少后续卷积操作的计算量同时提取局部特征。​像素下采样率低但是可以修改通道数3x3 卷积分支捕捉中等尺度的特征。​5x5 卷积分支捕捉较大尺度的特征。​池化分支通常使用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用于保留图像的全局信息。 二、 inception网络架构 2.1 定义inception模块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class Inceptio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in_channels):Inception模块初始化实现多尺度特征并行提取与融合参数:in_channels: 输入特征图的通道数super(Inception, self).__init__()# 1x1卷积分支降维并提取通道间特征关系# 减少后续卷积的计算量同时保留局部特征信息self.branch1x1 nn.Sequential(nn.Conv2d(in_channels, 64, kernel_size1), # 降维至64通道nn.ReLU() # 引入非线性激活)# 3x3卷积分支通过1x1卷积降维后使用3x3卷积捕捉中等尺度特征# 先降维减少计算量再进行空间特征提取self.branch3x3 nn.Sequential(nn.Conv2d(in_channels, 96, kernel_size1), # 降维至96通道nn.ReLU(),nn.Conv2d(96, 128, kernel_size3, padding1), # 3x3卷积保持空间尺寸不变nn.ReLU())# 5x5卷积分支通过1x1卷积降维后使用5x5卷积捕捉大尺度特征# 较大的感受野用于提取更全局的结构信息self.branch5x5 nn.Sequential(nn.Conv2d(in_channels, 16, kernel_size1), # 大幅降维至16通道nn.ReLU(),nn.Conv2d(16, 32, kernel_size5, padding2), # 5x5卷积保持空间尺寸不变nn.ReLU())# 池化分支通过池化操作保留全局信息并降维# 增强特征的平移不变性self.branch_pool nn.Sequential(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 3x3最大池化保持尺寸nn.Conv2d(in_channels, 32, kernel_size1), # 降维至32通道nn.ReLU())def forward(self, x):前向传播函数并行计算四个分支并在通道维度拼接参数:x: 输入特征图形状为[batch_size, in_channels, height, width]返回:拼接后的特征图形状为[batch_size, 256, height, width]# 注意这里是并行计算四个分支branch1x1 self.branch1x1(x) # 输出形状: [batch_size, 64, height, width]branch3x3 self.branch3x3(x) # 输出形状: [batch_size, 128, height, width]branch5x5 self.branch5x5(x) # 输出形状: [batch_size, 32, height, width]branch_pool self.branch_pool(x) # 输出形状: [batch_size, 32, height, width]# 在通道维度(dim1)拼接四个分支的输出# 总通道数: 64 128 32 32 256outputs [branch1x1, branch3x3, branch5x5, branch_pool]return torch.cat(outputs, dim1) 上述模块变化为[B, C, H, W]--[B, 256, H, W] model Inception(in_channels64) input torch.randn(32, 64, 28, 28) output model(input) print(f输入形状: {input.shape}) print(f输出形状: {output.shape}) 输入形状: torch.Size([32, 64, 28, 28]) 输出形状: torch.Size([32, 256, 28, 28])inception模块中不同的卷积核和步长最后输出同样尺寸的特征图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才能在空间上对齐才能在维度上正确拼接concat。 2.2 特征融合方法 这里我们注意到它是对把不同尺度的特征融合在一起。concat这种增加通道数的方法是一种经典的特征融合方法。通道数增加空间尺寸H, W保持不变每个通道的数值保持独立没有加法运算。相当于把不同特征图 “并排” 放在一起形成更 “厚” 的特征矩阵。 在深度学习中特征融合的尺度有以下方式 逐元素相加将相同形状的特征图对应位置的元素直接相加比如残差连接 output x self.residual_block(x) 不改变特征图尺寸和通道数计算高效但需保证输入形状一致。 逐元素相乘通过乘法对特征进行权重分配抑制无关特征增强关键特征。比如注意力机制、门控机制如 LSTM 中的遗忘门、输入门例如 attention self.ChannelAttention(features) # 生成通道权重 weighted_features features * attention # 逐元素相乘 其他的特征融合方法我们后面有机会介绍 2.3 InceptionNet网络定义 class InceptionNe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10):super(InceptionNet, self).__init__()self.conv1 nn.Sequential(nn.Conv2d(3, 64,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nn.ReLU(),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self.inception1 Inception(64)self.inception2 Inception(256)self.avgpool nn.AdaptiveAvgPool2d((1, 1))self.fc nn.Linear(256, num_classes)def forward(self, x):x self.conv1(x)x self.inception1(x)x self.inception2(x)x self.avgpool(x)x torch.flatten(x, 1)x self.fc(x)return x# 创建网络实例 model InceptionNet() # 创建一个随机输入张量模拟图像数据这里假设输入图像是3通道尺寸为224x224 input_tensor torch.randn(1, 3, 224, 224) # 前向传播 output model(input_tensor) print(output.shape)torch.Size([1, 10])inception网络有着很多变体Inception v1版本就是 GoogLeNet他还有v2到v4还版本还可以引入残差连接如 Inception-ResNet-v2 在 ImageNet 上 top-1 准确率达 96.4% 多尺度融合等其他技巧我们将在科研班中展开了因为单纯从讲义的形式来说实在是不方便。将会在科研班的板块中提到backbone-neck-head这样的范式架构设计这将带你开启搭积木的道路。 今天的内容稍微有点单薄我们再补充点小知识点。 三、卷积核的变体 3.1 感受野 我们发现经常会有不同尺寸的卷积核来在特征图上滑动进一步提取信息那么卷积核的尺寸如何选取比较合适呢在思考这个问题前你需要理解下感受野的概念。 感受野是指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神经元在原始输入图像上所对应的区域大小。通俗来说卷积层中的每个输出特征图上的一个像素点其信息来源于输入图像中的某个特定区域这个区域的大小就是该像素点的感受野。 假设我们有一个 3×3 的卷积核对一张 5×5 的图像进行步长为 1 的卷积操作 输出特征图的每个像素点都由输入图像中 3×3 的区域计算得到因此该层的感受野为 3×3。 如果再叠加一层 3×3 卷积步长 1第二层的每个像素点会融合第一层 3×3 区域的信息而第一层的每个区域又对应原始图像的 3×3 区域因此第二层的感受野扩展为 5×5即 33-15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5怎么来的找了一个博主的视频方便大家理解 感受野的理解视频解析 所以在对应同等感受野的情况下卷积核尺寸小有2个显著的优势 能让参数变少简化计算能够引入更多的非线性多经过几次激活函数让拟合效果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像 VGG 网络就用多层 3×3 卷积核替代大卷积核平衡模型性能与复杂度 。 3.2 卷积的变体 卷积也是有很多变体的除了我们之前说过的基础的卷积还有空洞卷积、幻影卷积等等变体。我们以空洞卷积举例 空洞卷积也叫扩张卷积、膨胀卷积 是对标准卷积的 “升级”—— 在卷积核元素间插入空洞间隔用 空洞率dilation rate记为d 控制间隔大小。 标准卷积d1卷积核元素紧密排列直接覆盖输入特征图相邻区域。 空洞卷积d1卷积核元素间插入 d-1 个空洞等效扩大卷积核的 “感受野范围”但不增加参数数量仅改变计算时的采样间隔。也就是无需增大卷积核尺寸或叠加多层卷积仅通过调整 d就能指数级提升感受野。 对比池化Pooling或下采样空洞卷积不丢失空间信息能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维持特征图尺寸特别适合语义分割、目标检测等需要精准像素 / 目标定位的任务。 所以不同的设计其实是为了不同的任务比如你虽然可以捕捉不同尺度的信息但是对于图像分类这个任务来说没用我的核心是整个图像的类别如果你是目标检测对于小目标的检测中小尺度的设计就很有用。 3.3 空洞卷积示例 其实就是多了一个参数代码上仅仅也是多了一个参数 self.conv2 nn.Conv2d(16, 32, kernel_size3, padding2, dilation2)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数据预处理 transform 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ToTensor(), # 转为张量transforms.Normalize((0.5, 0.5, 0.5), (0.5, 0.5, 0.5)) # 归一化 ])# 加载CIFAR-10数据集 trainset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 trainTrue,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loader 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128, shuffleTrue)testset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 trainFalse,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estloader DataLoader(testset, batch_size128, shuffleFalse)# 定义含空洞卷积的CNN模型 class SimpleCNNWithDilatio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SimpleCNNWithDilation, self).__init__()# 第一层普通3×3卷积捕捉基础特征self.conv1 nn.Conv2d(3, 16, kernel_size3, padding1) # 第二层空洞卷积dilation2感受野扩大等效5×5普通卷积感受野self.conv2 nn.Conv2d(16, 32, kernel_size3, padding2, dilation2) # 第三层普通3×3卷积恢复特征对齐self.conv3 nn.Conv2d(32, 64, kernel_size3, padding1) self.pool nn.MaxPool2d(2, 2) # 池化层self.relu nn.ReLU()# 全连接层根据CIFAR-10尺寸计算32×32→池化后16×16→...→最终特征维度需匹配self.fc1 nn.Linear(64 * 8 * 8, 256) self.fc2 nn.Linear(256, 10) def forward(self, x):# 输入: [batch, 3, 32, 32]x self.conv1(x) # [batch, 16, 32, 32]x self.relu(x)x self.pool(x) # [batch, 16, 16, 16]x self.conv2(x) # [batch, 32, 16, 16]dilation2 padding2 保持尺寸x self.relu(x)x self.pool(x) # [batch, 32, 8, 8]x self.conv3(x) # [batch, 64, 8, 8]x self.relu(x)x x.view(-1, 64 * 8 * 8) # 展平x self.fc1(x)x self.relu(x)x self.fc2(x)return x# 初始化模型、损失函数、优化器 device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SimpleCNNWithDilation().to(device) criterion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训练函数 def train(epoch):model.train()running_loss 0.0for i, data in enumerate(trainloader, 0):inputs, labels data[0].to(device), data[1].to(device)optimizer.zero_grad()outputs model(inputs)loss criterion(outputs, labels)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running_loss loss.item()if i % 100 99: # 每100个batch打印一次print(fEpoch: {epoch 1}, Batch: {i 1}, Loss: {running_loss / 100:.3f})running_loss 0.0# 测试函数 def test():model.eval()correct 0total 0with torch.no_grad():for data in testloader:images, labels data[0].to(device), data[1].to(device)outputs model(images)_, predicted torch.max(outputs.data, 1)total labels.size(0)correct (predicted labels).sum().item()print(fAccuracy on test set: {100 * correct / total:.2f}%)# 训练测试流程 for epoch in range(5): # 简单跑5个epoch示例train(epoch)test() Files already downloaded and verified Files already downloaded and verified Epoch: 1, Batch: 100, Loss: 1.816 Epoch: 1, Batch: 200, Loss: 1.501 Epoch: 1, Batch: 300, Loss: 1.385 Accuracy on test set: 55.62% Epoch: 2, Batch: 100, Loss: 1.210 Epoch: 2, Batch: 200, Loss: 1.182 Epoch: 2, Batch: 300, Loss: 1.115 Accuracy on test set: 60.03% Epoch: 3, Batch: 100, Loss: 1.013 Epoch: 3, Batch: 200, Loss: 0.991 Epoch: 3, Batch: 300, Loss: 0.976 Accuracy on test set: 65.74% Epoch: 4, Batch: 100, Loss: 0.877 Epoch: 4, Batch: 200, Loss: 0.877 Epoch: 4, Batch: 300, Loss: 0.856 Accuracy on test set: 68.51% Epoch: 5, Batch: 100, Loss: 0.765 Epoch: 5, Batch: 200, Loss: 0.767 Epoch: 5, Batch: 300, Loss: 0.754 Accuracy on test set: 69.82%局部替换成空洞卷积在不显著增加计算量的情况下增强模型对长距离特征的捕捉能力尤其适合想在小数据集CIFAR-10里尝试扩大感受野的场景。 可以尝试在不同层设置不同dilation比如dilation[1,2,1] 让模型从多个感受野维度提取特征。 所以其实对于这些模块和类的参数本身能力的理解才能帮助你更好的搭积木而不是单纯的无脑的试未来你做什么任务就积累这方面的能力即可。
http://www.zqtcl.cn/news/507181/

相关文章:

  • 网站meta 优化建议桥梁建设设计网站
  • 网站建设 甘肃wordpress rss去掉
  • 网站安全检测大连网龙建站优化推广
  • 人才网官方网站公众号排名优化软件
  • 淘宝返利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哪里学好
  • 烟台网站制作公司如何注册国外网站
  • discuz企业网站网站可以做音频线吗
  • 怎样制作网站教程哪家好制作网页的的网站
  • 网站没有织梦后台无锡seo公司网站
  • 哈尔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公司网站建设 费用入账
  • 网站图片缩略图t恤图案设计网站
  • 对招聘网站页面设计做建议网站流量 转化率
  • 怎么样做网站注册量郴州市北湖区
  • 山东企业展厅设计公司济南网站建设优化公司
  • 什么网站免费做游戏工艺品外贸订单网
  • 免费推广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的技术有
  • 深圳电商网站建设高校学风建设专栏网站
  • 品牌网站建设 2蝌蚪小三网合一的网站怎么做
  • 对二次网站开发的认识wordpress修改图片大小
  • 电商网站项目建设个人网站空间收费
  • 官方网站制作思路樟木头东莞网站建设
  • 怎么寻找做有益做网站的客户大连网站推广
  • 湖南网站开发企业excel网站建设
  • 安康网站建设技巧腾讯建设网站视频下载
  • 如何能让企业做网站的打算中企动力做网站贵吗
  • wordpress 空间常州seo
  • 网站负责人备案采集照具体要求湛江网吧
  • 长春建站模板制作php网站空间购买
  • 网站域名到期怎么办食品包装设计的介绍
  • 建设网站专栏台州cms模板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