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淘宝推广的网站吗,如何做网站的充值功能,微信小程序怎么做?,站内推广的主要目的是都说新年新气象#xff0c;随着年末消费旺季到来#xff0c;汽车市场越来越热闹了。
继蔚来12月23日公布旗舰车型ET9#xff0c;华为26日发布问界M9#xff0c;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终于正式亮相。
12月28日#xff0c;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xff0c;小米创办人…都说新年新气象随着年末消费旺季到来汽车市场越来越热闹了。
继蔚来12月23日公布旗舰车型ET9华为26日发布问界M9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终于正式亮相。
12月28日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风格一如既往不仅“用人话”解读了小米汽车在5大核心技术赛道的成果也把小米SU7在实际体验中优势讲得明明白白。比如自动泊车倒库可以停进只比车身宽10多厘米的车位让新手小白不再困扰停车。 这款设计灵感来自自然的“移动智能空间”用水滴大灯、鹅卵形激光雷达、3倍轮轴比、2倍轮高比等符合直觉的设计细节和大空间让普通消费者能一眼看懂它的设计美。
那么被称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SU7对于小米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2024年才进入市场的小米汽车又能否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格局
关于小米汽车问题实在太多。对此我想用三个故事谈一谈我的看法。
第一个故事叫“造林”
企业的成长经常与植树造林联系到一起。
两者同样要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以及打造合理的生态有效分配资源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其中树林成长到一定规模生态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是形成怎样的生态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乃至成败。
这一点上手机领域的先驱已经给了后来者足够多的教训。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失败虽与苹果创新及智能手机时代来临有关但后续众多新品牌崛起后诺基亚仍未能逆袭。关键原因在于诺基亚过度信任硬件产品力忽视生态重要性。诺基亚坚持不加入安卓阵营却未构建有效的塞班生态圈应用及内容不足导致产品吸引力缺失。
与之相反从「手机 X AIoT」战略到「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小米一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主线就是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态。
这意味着小米造车不是单纯想赚卖车的钱而是打造科技生态融合的智能产品。
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兴起科技大厂的生态圈已经离不开汽车这个关键一环。作为先行者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以鸿蒙系统为核心打造了“18N”终端生态将汽车与其他终端结合蔚来、吉利纷纷布局手机业务。而对于小米来说“即将发布的小米智能汽车将成为‘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的最后一步跨越。”
一来这一点可以小米汽车在智驾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探索中看出。根据发布会小米汽车自研了全套智驾算法并通过澎湃操作系统让智能座舱与小米生态完全打通。二排支持小米pad智慧连接也支持Carplay和Airplay。
二来小米布局汽车市场的十年筹划也说明其预谋已久。回顾一下2013年雷军就曾两次拜访马斯克然后他控股的顺为资本就投资了蔚来、小鹏并密集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2021年8月小米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2023年中报电话会上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接近3000人。 图源华泰证券
最后小米最新战略“人车家全生态”也揭示了小米汽车在集团中的定位。基于澎湃OS实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小米彻底打破硬件设备隔阂让所有设备可以统一连接协议并且实时通信从而实现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管理。 图源小米集团
现阶段小米要做的就是将小米汽车SU7可与手机、智能家居全平台打通比如在车上控制家庭设备、应用数据互联等从而将汽车融入整个智能生活当中让生态链产品互联以人车家全生态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赋能小米汽车。 从市场角度来看科技大厂这种对智能化和生态的理解恰恰是日系、德系传统车企不具备或者有缺失的能力。这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小米这套“科技大厂、生态造车”的新路径是不是像极了当年苹果痛击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厂商的场面
当然正所谓“独木不成林”企业成长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市场竞争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带来不可测的影响不能只盯着自己的生态也要思考如何与周围生态形成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下一个故事的主题。
第二个故事叫“赛跑”
同行之间的关系往往绕不开一个词竞合。
小米汽车发布会前雷军向比亚迪、华为等先行者致敬随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回应雷军“热烈欢迎小米加入汽车大家庭”以及更多沉默的品牌反映了车企之间的微妙关系。 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的发展主线毫无疑问是全球化和智能化而围绕这两大主题的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
在市场发展方面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浪潮刚刚兴起正是合力开拓新能源蓝海市场的阶段在产品迭代方面汽车正在经历从出行工具向移动智能空间的转变。除了小米提到的“人车家”问界M9巨幕投影理想L9的“冰箱、彩电”无一不说明了汽车的定义变化。 正如之前雷军2023年度演讲的主题“成长”如果用一场赛跑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在不过行至赛程中间。
那么未来这场“多人赛跑”的形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长跑的时候选手肯定希望领跑全场但也会采取更多元的策略。比如通过跟跑减少风的阻力节省体力消耗同时也通过这一手段给予心理战在互相之间的距离上制造压力。
这样的形势在同行冤家间并不少见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尽管大部分人对两者的印象都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但是《可乐战争》一书也认为“作为现代文明中的两大主要消费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经成为所有广告的核心特征的缩影。”
换句话说两者的竞争塑造了更多经典推动了双方创意创新。尤其在2019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一起参与了一项“每瓶回收”计划共同提升品牌形象对其他竞品形成压制。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汽车行业也同样存在。在做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国内车企毫无疑问是合作者而在市场上又无疑是竞争者。
软件定义世界智能改造世界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在智驾领域不管是“蔚小理”们还是华为都咬牙投入不掉队小米也在技术发布会上重申了“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提出24年底之前落地中国100个城市NOA在生态领域华为有“华为全场景”的概念小米则提出了“人车家全生态”。 可以预见科技大厂围绕智能驾驶、软件生态的你追我赶注定不会停下脚步但是彼此之间绝非零和博弈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像两家可乐品牌一样走向良性竞合是必然。
第三个故事叫“登山”
车企各项技术“第一”之争越来越激烈。
12月发布新车型的企业不约而同地将宣传重心放在了自研技术上。比如蔚来表示ET9是蔚来汽车自研率最高的车型对于问界M9余承东提了九次“遥遥领先”。
发布会上雷军也围绕五大核心技术多角度强调小米汽车的技术优势包括电机“V6-V6S-V8S”一步到位地高性能与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世界上最薄的CTB电池全球只有特斯拉和小米能做到的全自研大压铸集群材料以及“超跑水平加速全球最短百公里刹车距离高舒适度超高强度钢”的平台架构等。 这也反映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一切都还充满变数后来者尚能制造“惊喜”。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分析的“今天有谁已经在牌桌上我认为中国没有一家企业中国的创业企业能够已经确定在下一次的牌桌上还没有。”
如今各大车企就像一群登山者从不同方位、不同时间出发一起爬同一座山谁能先到达山顶犹未可知。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种“身在此山中”的当局者迷。
只要眺望一下其他“山峰”就能发现科技创业何等风云变幻。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半导体行业。如果回到1970年没有几个人可以准确预测行业未来。彼时英特尔处在仙童半导体阴影下丝毫没有“一代霸主”的影子。仙童年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而英特尔全年收入还只有百万美元级别。但是仅仅数年后随着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横空出世英特尔确定正确路线在未来的半个世纪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军者。
因此只有把时间线拉长到几十年后当一代人的奋斗成为历史时才能看见站在山顶的角色。也只有经过15年到20年的奋斗后才能看清小米汽车在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需要具有颠覆意义的智能空间产品。这是一场漫长的登山之路企业要有长期主义者的现实与浪漫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行稳致远。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