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海网站设计,杭州互联网网页设计公司,有专门做最佳推荐的网站,网站添加音乐前几天#xff0c;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xff0c;热度挺高#xff1a; 看了一下帖子的回答#xff0c;基本上都在骂5G。 作为通信行业从业者#xff0c;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听听#xff0c;一起交流一下。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xff0c;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热度挺高 看了一下帖子的回答基本上都在骂5G。 作为通信行业从业者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听听一起交流一下。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躁动。 上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科技进入信息时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计算机、芯片、互联网、手机等新生事物的出现让人们见识到数字科技的力量。 科技会带来技术和产业革命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企业、资本包括公众逐渐对科技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方面会恐慌害怕自己被科技颠覆。另一方面会兴奋希望能利用科技谋取利润。 于是久而久之每当有新的科技概念出现媒体就会本能地蜂拥而至进行炒作一方面迎合产业和资本另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焦虑心理。 所以才有了著名的Gartner曲线 这个曲线本来是叫作“技术成熟度曲线”。现在却被人们戏称为“炒作曲线”。 新技术诞生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一片叫好、拼命吹捧、资本跟风。然后是到达巅峰、全民狂欢、股价惊人。紧接着发现好像没有那么牛逼迅速唾弃墙倒众人推。跌入谷底后逐渐被人们遗忘。此时这个技术才回归理性真正开始慢慢发展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 5G其实也是一样的。 当初大家为什么狂吹5G因为2G、4G非常成功呀。 2G实现了数字移动电话手机开始普及这是一个革命性创新。3G生不逢时本来想搭互联网的快车结果碰到了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因此蛰伏了多年。 再后来iPhone、安卓智能手机出现才算挽3G于狂澜带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大爆发。 面对智能机浪潮3G甚至不够用所以很快就有了4G。 在座的各位敢说4G不好吗有了4G才有了让我们很爽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没错吧 5G的诞生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它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4G很成功。产业方面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商还是希望借助4G这波风口再提升一下速度看看能不能延续行情。 其次通信产业一贯是有周期性的发展特点。这么多通信人都要吃饭的。4G建完之后投资少了大家没饭吃这肯定不行。所以整个通信产业尤其是设备商要想办法推动波谷尽快结束波峰尽早到来。 站在利益的角度这是必然的诉求。5G不是H司一家喊出来的所有的设备商包括分包商、供应商、代理商当时都喊了。 作为掏钱的金主运营商其实是比较纠结的。4G投资才结束不久正准备躺平赚几年钱现在又要掏那么多钱几倍建5G合不合适用户到底会不会买账他们心里也没底。 移动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发展非常迅猛。游戏、视频业务高速发展O2O如火如荼VR/AR、全息通信、云游戏看上去也很不错……运营商还是有点心动的。 这些业务万一爆了呢变成第二个智能手机了呢总要去试一下的。爆了就大家happy。没爆再说吧。资本市场都是这样的凡是有机会的事都会去试一下。赌对了就是巨额回报。错过了就是责任。 除了消费互联网之外整个通信产业其实还在赌一个更大的方向那就是——行业互联网。也就是工业制造、交通物流、金融证券、教育旅游、电力能源、港口码头等各个行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消费互联网是大红海卷得要死。但是行业互联网不同是一个新兴市场是大蓝海。整个通信产业对产业互联网寄予了厚望。 各个行业在90年代末就开始搞信息化。2000年后搞网络化有了物联网的概念。现在要搞数字化、甚至将来搞智能化。这才是真正的大蛋糕。 在行业网络的技术领域除了有线就是无线。有线就是光纤、网线。无线的话技术竞争非常激烈有Wi-Fi、蓝牙、Zigbee也有移动通信。 Wi-Fi的背后是IEEE。美国在这条线有优势。移动通信我们是“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一路追啊追好不容易挤进了第一梯队。换作是你你是搞自己擅长的线还是别人擅长的线 所以就有了“5G领跑”之说。扬长避短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建设5G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 经济大环境国家要投资该修的路和桥都修了楼也很多了不能总是投老基建。既然我们在科技领域也有实力了那么在科技上花钱搞数字经济搞算力和通信基础设施打牢数字底座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就有了新基建战略。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上层决策要建设5G网络。适度超前建设探索一下5G的价值和应用为孵化创新创造条件。 话都说到这了运营商肯定要有所作为的。运营商做事大家都知道的毕竟是国企先讲政治再讲商业。要么不干要干就要领先。于是5G就变成了大规模建设全面铺开。 国内在基建上也确实比较猛。一群饿狼蜂拥而上。短短几年时间就有了300多万5G基站傲视全球。 在5G的建设过程中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用户亲身使用了5G却发现“咦好像5G并没有什么大用吗和4G区别不大啊” Gartner曲线走着走着开始进入理性阶段于是大家开始骂了认为5G名不副实是一个“骗局”。 如今到了2024年5G-Advanced5.5G来了。大家一看就骂得更凶了——“5G才花了那么多钱又拿5.5G来骗钱”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大家的骂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5G无用论 部分用户认为5G和4G区别不大自己感受不到5G带来的体验提升。 这个是典型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前面说过对于大家现在的大部分应用其实4G的速率都可以满足。所以感知差异不会太明显。 媒体在5G早期宣传的时候太过夸张了。有些宣传有意无意与手机联系是为了利用大家对4G高网速的体验提升“骗取”大家继续支持5G营造舆论环境。宣传这种事情总是虚虚实实有时候就是“捧杀”。 大家站在手机消费者角度骂5G没用我觉得可以接受但见仁见智。对于游戏、直播等一些场景来说5G体验总归是好于4G。 不过还是请大家不要忘了5G在行业互联网场景是有一定需求的。在一些特殊场景例如远程驾驶、远程质检、远程手术之类的目前只有5G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要求。 我们可以承认这个场景不是很多但它真实存在。5G的利用率是在增加的。 2、5G网络差 这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很多用户说自己没有5G信号上网很慢。这取决于当地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情况。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地方的5G信号确实不太好。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家现在推出了“信号升格”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说真心话建网络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网络优化更难。你加个基站还有业主投诉说基站有辐射要拆掉。一些大楼里信号差你进去维护物业还要想法设法收你钱。这种事情数不胜数。 不管怎么说挨骂就要立正。网络质量差通信人要承担责任。 其实很多用户骂5G本质上还是骂运营商。国内用户对运营商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5G有时候只是背了个锅。 中国运营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吧还是应该和别的国家的运营商进行一下对比。我个人觉得好像没有哪个运营商不被骂的。 3、5G技术失败 看到这个我很快就想到当年网上那篇很有名的文章——《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 这篇文章发表于5G早期作者是H司以前的一个研发牛人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我个人肯定是不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的。但是我也反对很多文章对5G的盲目吹捧。我觉得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下5G已经是我们能做的极限了。在基础理论没有获得突破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无线电磁波进行通信很难有巨大的飞跃。 5G的性能提升有编码技术、调制技术、天线技术等方面的努力。这些提升都不容易。改进一点点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更简单有效的还是在频谱上做文章。利用了更高、更多的通信频段2.6GHz-4.9GHz甚至6GHz、毫米波用频段换高带宽、低时延是5G指标提升的主要原因。这是无法否认的。 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代价。代价就是覆盖能力和成本。频段越高信号覆盖距离越短。这会增加投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有需求的地方热点区域进行5G建设是上策。否则的话Capex和Opex都会比较高增加运营商的压力。最终成本可能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有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建设5G而建设5G追求5G基站数的数字为了宣传。这是不对的。建好之后没有采用智能关断而直接一刀切在非高峰期彻底下电5G基站当然也是不对的。 5G在技术上有创新和升级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网络在能效等方面强于2/3/4G。从长远的角度看建设5G淘汰低性能高功耗的2/3G是没有问题的。网络升级迭代旧制式退网运营商以4G为打底网络以5G满足热点和重点客户覆盖需求是合理的策略。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5G的得与失 建设5G探索和试错的意义大于解决已有问题的意义。它不是由用户需求所驱动的技术至少没有强烈的需求更多是为了孵化业务场景、创造需求。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适当超前建设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没有看到爆款业务并不代表以后都不会有爆款业务。我之前也说过行业互联网的爆款业务诞生的速度肯定并没有消费互联网这么快。不能用看待消费互联网的思维看待行业互联网的发展。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其实现在都在稳步推进中这个周期会比较长。急功近利反而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现在的5.5G我个人认为宣传上已经理性很多了。一是强调了升级而非替代。二是强调了按需建设而非全国覆盖。 5.5G除了弥补5G的一些不足在性能上继续“摸顶”之外重点还是在于几个新技术方向的探索尤其是通感一体。这也是为了给6G探路。 通信技术是延续性技术因为都是走的无线电磁波这条线所以就像盖房子一样必须从1楼开始盖起。不存在什么“跳过5G直接6G”之说。这个和IT那边有很大的不同IT的创新很多都是架构上和应用场景上的创新例如区块链、元宇宙、AI人工智能颠覆性创新比较容易出现。但底层的东西例如硬件芯片半导体技术其实也是很难跳过去的除非换底层基础理论换赛道。 我个人觉得用户站在手机消费者的角度骂骂5G是可以的。但是站在行业互联网的角度站在科技创新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一点宽容。 技术追随阶段轮不到自己试错。但一旦走在前面试错就再错难免。以前是摸着鹰酱过河现在并排走了只能自己趟着石头过河。移动通信得之不易的技术优势应该尽力进行延续、保持。 如果让我说5G的失我个人觉得建网策略我不是太认同。强调基站数量全域规模建设我一直持保留意见。 不管怎么说5G建设已经达到一个规模。讨论既定事实的对错意义不大。不如花更多的心思研究如何利用这个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资产。 有了5G运营商的2、3G就可以加速退网。我们在新兴业务领域可以大胆尝试积极试点探索。基于大规模的5G网络也可以做技术验证。 对于6G我个人还是觉得不宜激进。通信网络每十年换一代是一个伪命题。技术的演进还是需要紧密围绕需求。整个国家的移动通信网络每十年换新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以渐进式演进替代代际式演进会更合理一些性价比更高。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上是相比国外有优势的。在算力上我们现在还是消费为主底层核心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算力领域我们也能够取得和移动通信领域一样的技术优势那么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竞争力包括民族复兴这个大目标我们就更有把握了。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