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关闭文章摘要,seo网站程序,wordpress 大气模板下载,校园网站建设总体设计04.01 何为 L3 交换机
L3交换机是一种在L2 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选择功能的网络硬件#xff0c;能够通过基于ASIC 和 FPGA 的硬件处理高速实现网络功能和转发分组。L2 是指 OSI 参考模型中的L2, 也就是数据链路层。L2 交换机能够基于该层主要编址的 MAC 地址#xff0c;…04.01 何为 L3 交换机
L3交换机是一种在L2 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选择功能的网络硬件能够通过基于ASIC 和 FPGA 的硬件处理高速实现网络功能和转发分组。L2 是指 OSI 参考模型中的L2, 也就是数据链路层。L2 交换机能够基于该层主要编址的 MAC 地址进行数据帧或VLAN(VirtualLan)的传输工作。L3 交换机能够基于位于网络层(L3) 的 IP 首部信息实现路由选择以及分组过滤等功能。
L2 交换机可以通过使用VLAN 分割广播域但终端之间的数据帧交换必须位于同一VLAN 范围内。对位于不同VLAN 上的终端如有通信需求时则必须使用路由功能因此需要在网络上额外添加路由器(图4-1)。L2 交换机与路由器相组合才能完成跨VLAN 的通信但使用L3 交换机则无需其他硬件设备能够直接完成 VLAN 配置和 VLAN 之间的通信过程。
现在越来越多组织的内部网络核心交换机采用L3 交换机。L3 交换机多用于在由以太网构筑的 Intranet 内部转发分组而路由器则大多作为连接互联网和 Intranet 内网之间的网关来使用。
04.01.01 L3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不同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 L3 交换机产品一般仅支持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 IP 网络的网络层协议。 路由器的物理层以及数据链路层除了IEEE 802 标准以外还需支持其他各种协议其中包 括ATM、帧中继、SDH 、串口等。网络层和传输层也同样需要支持TCP/IP 协议簇以外的协 议簇如 IPX 、AppleTalk 等。这些处理一般都由运行在CPU 上的软件来完成与L3 交换机 相比速度会慢不少但类似远程接入、安全功能这样必须由路由器CPU 来处理的功能也很多 (表4-1)。
L3 交换机的架构
传统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分组转发以及管理功能等均由 CPU 处理管理功能负载的增加就 会带来分组转发能力的下降。L3 交换机改善了这一缺点将硬件设备内部分离成两个区域即以路由选择、管理功能为主的控制平面和以数据转发功能为主的数据平面从而实现了能够高速转发分组的系统架构。
04.04 L3 交换机搭载的特殊功能
04.04.01 L3 交换机功能的分类 04.04.02 VLAN
由**1台或者多台交换集线器所组成的1个广播域可以称为是一个扁平网络(flat network)。 该网络只由L2组成相互连接的硬件会接收所有网络发来的广播帧。因此随着连接硬件数量的增加广播数量也会增加网络状况也就越发混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能够将整个扁平网络进行逻辑分段的VLAN(Virtual LAN)技术。各个VLAN均使用同1个广播域因此能够控制该域内广播通信的规模。(图4-14)
交换机通过设置(configuration) 能够轻易更改物理端口的属性使该物理端口附加到某个VLAN 之中因此当连接交换机的用户终端发生变化时也无需更改所对应的物理配线。VLAN 之间的通信需要使用路由选择不借助路由器就无法与不同VLAN 的终端进行通信 因此安全性也有了保障。VLAN 在1998年的 IEEE 802.1Q 中完成了标准化。
基于端口的 VLAN
基于端口的 VLAN(Port VLAN)是指在1台交换机上完成 VLAN 构建的功能。 基于端口的VLAN 是在交换机的端口上设置VLAN ID信息将拥有相同VLAN ID的多个 端口构成一个 VLAN 。 符合IEEE 802.1Q标准的交换机在初始状态时所有端口默认VLANID1 (即 VLAN1), 但是使用者能够对任意一个端口进行VLANID2 的设置从而使该端口归属VLAN 2。 个人理解 广播分为链路层广播IP层广播。 链路层广播指的是采用链路层MAC地址通过接口发出帧链路上所有接口均可接收此帧。 集线器无法隔离链路层广播交换机可以。
IP层广播指的是采用IP的网络广播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也是特殊的广播地址此帧到达链路上交换机交换机会向自身其他端口转发进而达到网络内广播引入VLAN后对于广播MAC地址交换机依然可以获取帧中VLAN来向指定端口转发实现广播隔离通过接口发出帧子网内所有接口均可接收此帧。 交换机无法隔离IP层广播。路由器可以。L3交换机可以。引入VLAN的L2交换机也可以。
标签 VLAN(IEEE 802.1Q)
当需要跨越多个交换机创建 VLAN 时 一般会用到使用中继端口(trunk port)的标签 VLAN (tag VLAN)。标 签VLAN 通过中继端口完成以太网数据帧的收发其中以太网数据帧上需添加4字节IEEE 802.1Q所定义的首部(即 VLAN 标签信息)(图4-15)。为以太网数据帧添加标签的过程称为 tagging 。当 tagging 完成后以太网数据帧的最大长度将从1518字节变为1522字节因为其中还包含了12bit 的 VLAN ID信息因此最多可以支持的VLAN 数也达到了4096个。
在以太网中 TPID 的值为0x8100。如果发送源地址后面的值不是0x8100那么该域则不表 示 TPID 信息而是作为“长度/类型”数据域被识别。顺便一提当“长度/类型”数据域的值 在0x05DC(10 进制数为1500)以下时表示该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在0x0600 以上时则表示 该以太网数据帧的类型。表示以太网数据帧类型的值分别是IPv4 为 0x0800ARP 为 0x0806、IPv6为 0x86DD 等。 一些不支持IEEE 802.1Q的交换机由于无法识别TPID会将0x8100的值视作以太网帧类型但是由于不存在0x8100类型的数据帧因此交换机会将其作为错误帧直接丢弃。IEEE802.1Q 标准中定义的首部还存在一个数据域——TCI 该数据域可以进一步分成3个子数据域(表4-12)。
本 征 VLAN
VLAN 编号为1的 VLAN 通常被称为本征 VLAN(Native VLAN)或管理员 VLAN, 一般用 于管理 VLAN, 也作为初始值分配给交换机的各个端口。本征 VLAN 的指定或变更是可以自定 义的但基本所有厂商的交换机都默认使用VLAN ID为 1 的VLAN 作为本征VLAN。 在定义新 VLAN 时如果设定VLAN ID1,则有可能会发生同预期端口无法通信的情况因此最好使用2以上的数值作为新建 VLAN 的 ID。
中继端口
使用标签 VLAN 向其他交换机传递VLAN 编号时首先需要设置中继端口(trunk port )。中 继端口也被称为“附带标签的端口”能够属于多个VLAN, 与其他交换机进行多个VLAN 的数据帧收发通信。两台交换机中继端口之间的链路则称为中继链路(trunk link)。与中继端口和中继链路相对应的还有接入端口(access port) 和接入链路(access link)这 两个概念。接入端口只属于1个VLAN, 接入链路也仅传输1个VLAN 数据帧(图4-18)。
04.04.03 VLAN 环境中的数据流向
假设现在主机A 要和属于同一VLAN 的主机F 通过运行 ping 命令通信。 主机A 的用户在命令行提示符处输入了主机 FIP 地址或主机名(域名)的 ping 命令如果输入的是主机名则需要通过DNS 进行主机名解析然后才能获取主机F 的 IP 地址。
由于主机A 同主机F 位于同一网段(相同广播域)因此主机 A需要知道主机F 的 MAC 地址这时主机 A 会向主机 F 发送 ARP 请求的广播。交换机1接收到来自主机A 的 ARP 请求消息后在MAC 地址表中记录下主机A 的信息 由于ARP 请求的目的地MAC 地址为广播地址因此交换机1会向除接收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 复制该数据帧并进行扩散 (flooding)但 在VLAN 环境下只有和主机A 同属一个 VLAN 的端口会被扩散到。交换机2接收到来自主机A 的 ARP 请求后在MAC 地址表中记录下主机 A 的信息。之后 与交换机1一样交换机2也会向除接收端口之外的、所有同属一个 VLAN 的端口复制该数据帧并进行扩散(flooding)。主机F 接收到 ARP 的请求后向主机 A 回复ARP 的响应消息。这时交换机2将习得主机 F 的 MAC 地址信息因为之前已经从ARP 请求中习得了主机 A的 MAC 地址信息因此ARP 响应消息将直接转发到端口1处。交换机1接受ARP 响应消息后也从中习得主机F 的 MAC 地址综合判断所有习得的信 息后将 MAC 地址信息转发至交换机的端口1处。由于主机 A已经知道目的地的 MAC 地址因此利用该地址信息向主机 F发送 ICMP echo消息。
04.04.04 VLAN 之间的路由选择 L2 交换机 在 L2 交换机上设置了多个VLAN 后单台交换机就无法在不同的VLAN 之间转发以太网数据帧。 当需要在多个VLAN 之间转发数据时 一般会使用中继链路连接路由器通过路由器进行VLAN 之间的路由选择。 L3 交换机 L3 交换机能够在交换机内部直接完成VLAN 之间的路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