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网站做租赁好,群晖建站教程,设计design,快速网站推广公司0x45 点分治
到目前为止#xff0c;我们用数据结构处理的大多是序列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式一般是给定序列中的两个位置 l l l和 r r r#xff0c;在区间 [ l , r ] [l,r] [l,r]上执行查询或修改指令。如果给定一棵树#xff0c;以及树上两个节点 x x x和 y y y#xff…0x45 点分治
到目前为止我们用数据结构处理的大多是序列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式一般是给定序列中的两个位置 l l l和 r r r在区间 [ l , r ] [l,r] [l,r]上执行查询或修改指令。如果给定一棵树以及树上两个节点 x x x和 y y y那么与“序列上的区间”相对应的就是“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我们先不考虑对路径进行修改的的操作。本节中介绍的点分治就是在一棵树上对具有某些限定条件的路径静态进行统计的算法。
点分治是一种解决树上统计问题的常用方法本质思想就是选择一点重心作为分治中心将原问题划分为几个相同的子树上的问题进行递归解决。 给一颗有 N N N个点的树每条边都有一个权值。树上两个节点 x x x和 y y y之间的路径长度就是路径上各条边的权值之和。求长度不超过 K K K的路径有多少条。 本题中的边是无向的即这棵树是一个由 N N N个点、 N − 1 N-1 N−1条边构成的无向连通图。我们把这种树称为“无根树”所需维护的信息与根节点是谁无关也就是说可以任意指定一个节点为根节点而不影响问题的答案。
若指定节点 p p p为根则对 p p p而言树上的路径可以分为两类
1.经过根节点 p p p包含一端为根节点 p p p。
2.包含于 p p p的某一棵子树中不经过根节点。
根据分治的思想对于第2类路径显然可以把 p p p的每棵子树作为子问题递归进行处理。
而对于第1类路径可以从根节点 p p p分成“ x ∼ p x\sim p x∼p”与“ p ∼ y p\sim y p∼y”两段。回顾在0x21节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从 p p p出发对整棵树进行DFS求出数组 d d d其中 d [ x ] d[x] d[x]表示点 x x x到根节点 p p p的距离。同时还可以求出数组 b b b其中 b [ x ] b[x] b[x]表示点 x x x属于根节点 p p p的哪一棵子树特别的令 b [ p ] p b[p]p b[p]p。
此时满足题目要求的第1类路径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点对 ( x , y ) (x,y) (x,y)的个数
1. b [ x ] ≠ b [ y ] b[x]\neq b[y] b[x]b[y]。
2. d [ x ] d [ y ] ≤ K d[x]d[y]\leq K d[x]d[y]≤K。如下图所示。 定义 C a l ( p ) Cal(p) Cal(p)表示在以 p p p为根的树中统计上述点对的个数第1类路径的条数。 C a l ( p ) Cal(p) Cal(p)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题目二者各有优劣。
方法一树上直接统计
设 p p p的子树为 s 1 , s 2 , . . . , s m s_1,s_2,...,s_m s1,s2,...,sm。
对于 s i s_i si中每个节点 x x x把在子树 s 1 , s 2 , . . . , s i − 1 s_1,s_2,...,s_{i-1} s1,s2,...,si−1中满足 d [ x ] d [ y ] ≤ K d[x]d[y]\leq K d[x]d[y]≤K的节点 y y y的个数累加到答案中即可。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一个树状数组依次处理每棵子树 s i s_i si。
1.对于 s i s_i si中的每个节点 x x x查询前缀和 a s k ( K − d [ x ] ) ask(K-d[x]) ask(K−d[x])即为所求的 y y y的个数。
2.对于 s i s_i si中的每个节点 x x x执行 a d d ( d [ x ] , 1 ) add(d[x],1) add(d[x],1)表示与 p p p距离为 d [ x ] d[x] d[x]的节点增加了1个。
按子树一棵棵进行处理保证了 b [ x ] ≠ b [ y ] b[x]\neq b[y] b[x]b[y]查询前缀和保证了 d [ x ] d [ y ] ≤ K d[x]d[y]\leq K d[x]d[y]≤K。
需要注意的是树状数组的范围与路径长度有关这个范围远比 N N N要大。而本题中不易进行离散化。一种解决方案是用平衡树代替树状数组以保证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的复杂度但代码复杂度显著增加。所以本题更适用下一种方法。
方法二指针扫描数组
把树中每个点放进一个数组 a a a并把数组 a a a按照节点的 d d d值排序。
使用两个指针 L , R L,R L,R分别从前、后开始扫描 a a a数组。
容易发现在指针 L L L从左往右扫描的过程中恰好使得 d [ a [ L ] ] d [ a [ R ] ] ≤ K d[a[L]]d[a[R]]\leq K d[a[L]]d[a[R]]≤K的指针 R R R的范围是从右往左单调递减的。
另外我们用数组 c n t [ s ] cnt[s] cnt[s]维护在 L 1 L1 L1与 R R R之间满足 b [ a [ i ] ] s b[a[i]]s b[a[i]]s的位置 i i i的个数。
于是当路径的一端 x x x等于 a [ L ] a[L] a[L]时满足题目要求的路径另一端 y y y的个数就是 R − L − c n t [ b [ a [ L ] ] ] R-L-cnt[b[a[L]]] R−L−cnt[b[a[L]]]。
总而言之整个点分治算法的过程就是
1.任选一个根节点 p p p后面我们将说明 p p p应该取树的重心。
2.从 p p p出发进行一次DFS求出 d d d数组和 b b b数组。
3.执行 C a l ( p ) Cal(p) Cal(p)。
4.删除根节点 p p p对 p p p的每棵子树看作无根树递归执行1~4步。
在点分治过程中每一层的所有递归过程合计对每个点处理1次。因此若递归最深处到达第 T T T层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T N l o g N ) O(TNlogN) O(TNlogN)。
如果问题中的树是一条链最坏情况下每次都以链的一端为根那么点分治将需要递归 N N N层时间复杂度退化到 O ( N 2 l o g N ) O(N^2logN) O(N2logN)。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每次选择树的重心曾在0x21节提及作为根节点 p p p。对于树上的每一个点计算其所有子树中最大的子树节点数这个值最小的点就是这棵树的重心。而不难证明树的重心具有以下性质以树的重心为根时所有子树的大小都不超过整棵树大小的一半。
点分治就至多递归 O ( l o g N ) O(logN) O(logN)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2 N ) O(Nlog^2N) O(Nlog2N)。如下图所示。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SIZE1e45;
int N,K,tot,w,sum,cnt,ans;
int ver[SIZE*2],edge[SIZE*2],nex[SIZE*2],head[SIZE];
int max_part[SIZE],siz[SIZE],dis[SIZE],root[SIZE],rec[SIZE],point[SIZE];
bool del[SIZE];inline int read()
{int x0,f1;char chgetchar();while(ch0||ch9){if(ch-) f-1;chgetchar();}while(ch0ch9)xx*10ch-0,chgetchar();return x*f;
}inline void add(int x,int y,int z)
{ver[tot]y,edge[tot]z;nex[tot]head[x],head[x]tot;
}void dfs_w(int x,int fa)
{siz[x]1,max_part[x]0;for(int ihead[x];i;inex[i]){ int yver[i];if(yfa||del[y]) continue;dfs_w(y,x);siz[x]siz[y];max_part[x]max(max_part[x],siz[y]);}max_part[x]max(max_part[x],sum-siz[x]);if(max_part[x]max_part[w])wx;
}void dfs(int x,int fa)
{point[cnt]x,siz[x]1;for(int ihead[x];i;inex[i]){int yver[i],zedge[i];if(yfa||del[y]) continue;if(xw) root[y]y;else root[y]root[x];rec[root[y]];dis[y]dis[x]z;dfs(y,x);siz[x]siz[y];}
}void solve(int x,int fa)
{dfs_w(x,fa);dis[w]0;root[w]w;rec[w]1;for(int ihead[w];i;inex[i]){int yver[i];rec[y]0;}cnt0;dfs(w,0);sort(point1,pointcnt1,[](int x,int y){return dis[x]dis[y];});int L1,Rcnt;rec[root[point[L]]]--;while(LR){if(dis[point[L]]dis[point[R]]K){rec[root[point[R]]]--;R--;}else{ansR-L-rec[root[point[L]]];L;rec[root[point[L]]]--;}}del[w]true;for(int ihead[w];i;inex[i]){int yver[i];if(yfa||del[y]) continue;sumsiz[y],w0,max_part[0]0x3f3f3f3f;solve(y,w);}
}int main()
{Nread();Kread();while(N||K){tot0;for(int i1;iN;i) head[i]0,del[i]false;int x,y,z;for(int i1;iN;i){xread();yread();zread();x,y;add(x,y,z);add(y,x,z);}ans0;sumN,w0,max_part[0]0x3f3f3f3f;solve(1,0);printf(%d\n,ans);Nread();Kread();}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