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外网站建设,市场营销策略范文,百度推广销售话术,用记事本做电影介绍的网站(五)地貌的表示方法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xff0c;有高山#xff0c;有深海#xff0c;有丘陵和平原#xff0c;有沙漠和草原#xff0c;还有江河和湖泊等等#xff0c;这些高低不平#xff0c;形状各异的地貌是怎样表示在平面图纸上的呢?地貌的表示方法#xff0c;…(五)地貌的表示方法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有高山有深海有丘陵和平原有沙漠和草原还有江河和湖泊等等这些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地貌是怎样表示在平面图纸上的呢?地貌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丰富起来的。在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时候我国的制图先驱是用∩∩图形表示山峰位置和山脉大体走向的直到清朝初期才开始采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用等高线表示地貌能精确地反映地面的高低、斜坡形状和山脉走向我们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是用这种方法表示地貌的。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立体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图的要求提高了希望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广大区域的地势总貌迅速得到高程分布和高差对比的印象于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分层设色和晕渲表示地貌的方法。分层设色法就是将地貌按一定的高度分出层次每层普染以不同的颜色。用图时就可以根据颜色迅速判别高度。我们常见的地图册以及航空图小比例尺图多是采用这种方法。晕渲法就是按一定的光源方向和地形起伏用青钢色(或彩色)在坡或背光坡上涂绘暗影以构成地势起伏的立体形象给用图者在视觉上以生动形象、蜿蜒起伏、景观自然的感觉。地貌图、游览图多是采用这种方法。分层设色和晕渲法如与等高线配合使用效果将会更好不但便于识别地貌也便于图上计算高程。1.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是: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用一层一层地水颊横截该山则山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每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各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叫等高距。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示地貌的。2. 等高线的特点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是相等的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坡度缓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形态保持水平相似的关系。对于同一地形而言等高线的多少取决于等高距的大小。等高距大等高线就稀少地貌显示就简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密集地貌显示就详细。为了制图方便利于用图应选择适当的等高距。我单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规定为: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1:20万等高距5米、10米、20米、40米3. 等高线的种类在地形图上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为何有细的有粗的还有断续的?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地形和用图的方便而规定的。凡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都叫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是用细实线表示的为了便于计算高程把首曲线每逢五条或十条加粗描绘一条叫做加粗等高线例如一座一千米的高山在1:5万图上就要画一百条首曲线计算高程时如果一条一条地数就很不方便有了加粗等高线就能一五一十地数计算就方便了所以又叫计曲线。因为地貌起伏变化多端用首曲线往往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的细部特征就在首曲线的中间加绘长虚线表示其细部这叫半距(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等高线也叫间曲线。有些地方的细貌用间曲线仍然显示不出来时就在四分之一等高距的位置上用短虚线表示其细貌补助间曲线的不足所以叫做补助等高线又叫助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线段不长只在倾斜变换和地形复杂的地方用如丘陵地区的地图上使用较多。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具有图形简单、便于计算、清晰醒目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因为等高线是按一定的等高距测绘的有些细貌可能被舍去不能完全逼真地反映地貌的细部和景观立体感不够明显给判读带来一定的困难。用图时既要掌握它的特点也要知道它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发挥地形图的作用。4. 怎样识别地貌我们懂得了等高线表示地的原理和特点就有了判读地貌的基础但是由于地貌类型复杂要正确认识地貌仍有不少困难。尽管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点形态万千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仍然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概括地说它们都是由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等构成。只要抓住这些基本特征识别地貌就比较容易了。在识别这些特征时只要联想一下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就能立刻认出:凡是最小的闭合小圆圈都是山顶。根据这些圆圈的大小和形状还能分辨出是尖顶山、圆顶山或平顶山。凹地也是小圆圈怎么和山顶区别呢?这个问题制图人员早就想到了就是在圆圈上加上个垂直小短线它是指示下方向的叫做示坡线。如果你看到示坡线是在圆圈的外面就是山顶示坡线是在圆圈的里面就是凹地了。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的是山背等高线向里凹入的就是山谷。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另外由于地壳的升降剥蚀和堆积作用使得一些局部地区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如植被稀少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陡峭的崖壁坡度在70°以上象广西桂林的陡石山山坡受风化作用而崩落的崩崖等。这些地形统称为变形地。因为这种地形面积很小形状奇特用等高线不太好表示只好用符号来表示。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变形地符号再考虑到自然习惯(如河水总往低处流等高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总是朝上坡方向示坡线指向下坡)进行判读地貌的总体和细部就清清楚楚了。5. 怎样判定高程和高差我们在使用地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在图上根据什么判定点位的高程呢?主要是根据高程注记和等高线来推算。例如:点位恰在等高线上时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这个点位的高程点位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先查出下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在两等高线间隔中的位置目估出高度点位在没有高程注记的山顶时一般应先判定最上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再加上半个等高距。知道了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所得结果就是两点的高差。6. 怎样判定斜面形状和坡度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等齐斜面坡度基本上一致站在斜面顶部可以看到全部称为等齐斜面在图上各等高线的间隔大致相等。凸形斜面在实地上面缓下面陡站在斜面顶部看不见下部称为凸形斜面。在图上等高线的间隔上面稀下面密。凹形斜面 与凸形斜面相反上面陡下面缓站在斜面的顶部能看到斜面的全部称为凹形斜面。在图上等高线的间隔是上面密下面稀。实地的斜面多数是凸凹互相交错的形状但是总离不开上面说的三种形状。使用地图时只要注意等高线间隔的疏密情况就能很容易地判明斜面的形状。那么斜面的坡度又怎样从地图上量取呢?量取坡度时要先用两脚规量取图上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再到坡度尺上比量在相应的垂线下边就可以读出它的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