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验证网站,北京城建设计集团网站,wordpress换了固定链接404,彩虹云商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因公众号更改推送规则#xff0c;请点“在看”并加“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技术分享来源于网络#xff0c;侵删背景相信很多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xff1a;printf(%d,%d,i,i);也纠结过这个问题#xff0c;到底答案是什么。确没有一个参考的资…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因公众号更改推送规则请点“在看”并加“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技术分享来源于网络侵删背景相信很多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printf(%d,%d,i,i);也纠结过这个问题到底答案是什么。确没有一个参考的资料。唯一知道的是几乎所有C语言教材都这么讲i就是先使用i的值再使i自身加一而i则是先使i自身加一然后在使用i的值。出于对真理的追求。今天我们彻底弄明白此问题。譬如这样的话int a,b;
int i10j10;
ai;
bj;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a和b的值分别将是10和11。这点毫无疑问因为无论在任何平台任何编译器上运行都是这个结果然而对于这样的程序int a,b;
int i10j10;
a(i)(i)(i);
b(j)(j)(j);各位试想答案将是多少我们可以放到编译器上运行看一下结果如下先看看windows下常用的VC6结果 恩看到了是30和37嗯但..这个结果好像有点怪。那再看看Linux下gcc的结果 哦竟然也是30 37 。那我们再看看古老一点的TurboC的结果结果成了30 39 , 喔~还真有点怪。当然就C语言代码来看i 和 i 都只有一行看起来似乎二者的执行效率一样了其实不是的在学习C语言时教材和老师一般都会强调 i 和 i 的区别例如下面这段C语言代码int i , j, k;
i 0;
j i;
i 0;
k i;这段C语言代码执行后j 和 k 的值并不相等j 等于 0k 等于 1。既然执行结果有差异那么执行效率很有可能也是有差异的事实的确如此。查看上述C语言代码对应的汇编代码如下编译器版本为gcc 4.8.4可见ji; 计算机需要 4 条指令来解释比执行 ki; 多出了一条指令。多出的一条指令为在对 i 执行自加操作之前先保存 i 的当前值留作稍后使用赋值为j。关注公众号C语言中文社区免费领取500G编程资料这是怎么回事呢不同的编译器结果还不一样呢而且这样看来似乎 i 的执行效率比 i 高一些为何不同的编译器结果不一样要说起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先明白两个知识点。即“副作用”与“顺序点”。这里我们引用《C Primer Plus》的说法“现在我们再讨论一些C的术语。副作用(side effect)是对数据对象或文件的修改。例如语句states 50它的副作用是将变量states的值设置为50。这是副作用这看起来更像是主要目的然而从C的角度来看主要目的是对表达式求值。给C一个表达式46C将计算它的值为10。给C一个表达式states50C将计算它的值为50。计算这个表达式的副作用就是把变量states的值改变为50。跟赋值运算符一样增量运算符和减量运算符也有副作用它们主要由于副作用而被使用。一个顺序点(sequence point)是程序执行中的一点在该点处所有的副作用都在进入下一步之前被计算。在C中语句里的分号标志了一个顺序点。它意味着在一个语句中赋值运算符、增量预算符及减量运算符所做的全部改变必须在程序进入下一个语句前发生。任何一个完整的表达式的结束也是一个顺序点。什么是完整的表达式呢一个完整的表达式(full expression)是这样一个表达式—-它不是一个更大的表达式的子表达式。完整的表达式的例子包括一个表达式语句里的表达式和在一个while循环里作为判断条件的表达式。顺序点帮助阐明后缀增量动动作何时发生。例如考虑下面的代码while(guests10)
printf(“%d\n”guests);有时C的初学者会设想在本程序中“先使用该值然后增加它的值”的意思是在使用printf()语句后在增加guests的值。然而因为guests10是while循环的判断条件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结束就是一个顺序点。因此C保证副作用(增加guests的值)在程序进入printf()前发生。同时使用后缀形式保证了guests在于10比较后才增加。现在考虑这个语句Y(4 x)(6 x);表达式4x不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式所以C不能保证在计算子表达式4x后立即增加x。这里完整表达式是整个赋值语句并且分号标记了顺序点所以C能保证的是在程序进入后续语句前x将增加两次。C 没有指明x是在每个子表达式被计算后增加还是在整个表达式被计算后增加这就是我们要避免使用这类语句的原因。 这是《C Primer Plus》的说法相信您应该有一定答案了。没错那就是对于i10;(i)(i)(i)这样的语句。C语言标准并没有作规定。有的编译器计算出来是39因为会使i的值自增三次变为13然后使用增加三次之后也就是13的3个值相加为39。而有的编译器计算结果则为37如VisaulC6.0则会先计算前两个i的值为12第三个i的值变成了加三次以后的值为13因此结果是12121337。如果有心的话您可以分别在VC6和TC上本别测试;(i)(i)(i) (i)的值来洞悉不同编译器的处理规则。那么回到最初的printf的问题明白求值的顺序之后再来看printf的求值问题printf的参数都是从左到右依次压入栈内所以计算起来求值运算的时候则是由右至左(栈的特点即先进后出)那么至此想必您已经完全想明白了这类问题的全部了所以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就清楚缘由了不同编译器的处理过程是不同的。所以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为何i比i执行效率高一些呢那为了写出效率更高的C语言程序以后是不是应该尽量使用 i而不是 i 了呢例如下面这样的C语言代码for(i0; i10; i);
for(i0; i10; i);是不是上面那行C语言代码的执行效率低于下面的呢只能说理论如此实际上现代C语言编译器已经足够聪明它会根据上下文编译C语言代码。应该明白i 和 i 的效率差异主要来自于处理 i 时需要先保存 i 的当前值留作稍后使用。如果之后没有人使用 i 的当前值也就是说没有C语言代码读取 i 的值编译器实在没有必要保存 i 的当前值了因此就会将这一步优化掉。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编写下面这样的C语言代码int i 0;
i;
i;与上面的例子相比区别在于在执行 i 时没有人关心 i 的当前值了。查看这段C语言代码对应的汇编代码显然i 和 i 对应的指令是一模一样的不再有执行效率上的差异。C语言中的 i 和 i 是有区别的这就有可能带来效率上的差异。如果有代码关心 i 执行时的 i 当前值程序在对 i 进行自加操作时将不得不先保存 i 的当前值而 i 就无需保存当前值这就会带来效率上的差异。如果没人关心 i 的当前值那么现代大多数C语言编译器将会将这一差异优化掉此时 i 和 i 不再有效率上的差异。如果你年满18周岁以上又觉得学【C语言】太难想尝试其他编程语言那么我推荐你学Python现有价值499元Python零基础课程限时免费领取限10个名额▲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