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有哪些,企业网站的开发建设方案怎么写,做神马网站优化快速,推广一手渠道1. TCP 套接字编程流程
1.1 概念
流式套接字编程针对TCP协议通信#xff0c;即是面向对象的通信#xff0c;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
1.2 服务端编程流程#xff1a;
1#xff09;加载套接字库#xff08;使用函数WSAStartup()#xff09;#xff0c;创建套接字即是面向对象的通信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
1.2 服务端编程流程
1加载套接字库使用函数WSAStartup()创建套接字使用socket()
2绑定套接字到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上使用函数bind()
3将套接字设置为监听模式等待连接请求使用函数listen()监听套接字即完成
4请求到来后接收连接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对应于此次连接的套接字accept()
5使用新的套接字和客户端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send()或recv()通信结束就关闭这个新创建的套接字closesocket()
6若要退出服务器程序应先关闭监听套接字使用函数closesocket()再释放加载的套接字库使用函数WSACleaup()
1.3 客户端编程步骤
1加载套接字使用函数WSAStartup创建套接字使用函数socket
2先服务器发送请求使用函数connect
3和服务端进行通信及发送或接收数据使用函数send或recv
4若要关闭客户端先关闭套接字使用函数closesocket,再释放加载的套接字库使用函数WSACleanup
2. 协议簇和地址簇
2.1 协议族
不同协议的集合用来标识不同的协议
3. socket套接字
一个套接字代表通信的一端socket套接字包含了IP地址和端口信息IP地址能从网络中识别主机端口能识别主机上的进程。
4.TCP套接字相关函数
2.0版本的window API函数的声明在window2.h中在Ws2_32.dll中实现。 1.WSAStartup(WORD wVersionRequseted,LPWASDATA) 用于初始化Windsock库 WORD参数用于指定Winsock规范的版本 lpWSAData参数返回请求的socket版本信息 2. socket(int af,int type,int protocol); 用于创建套接字 af参数用于指定所使用的协议簇 type参数用于指定套接字类型 protocol参数指定应用程序所使用的通信协议,例如TCP、UPD协议 3. bind(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name, int namelen) 将本地地址信息关联到一个套接字身上 s参数标识一个带绑定的套接字描述符 name参数为指向sockaddr的指针结构体中包含了IP地址和端口号 namelen确定缓冲区长度 4.listen(socket s,int backlog) 用于服务端的流套接字让套接字处于监听状态 s参数表示一个流套接字的描述符 backlog参数表示连接请求队列客户连接的最大数量 5.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addr,int *addelen)或 WSAAccept() 取出客户端请求队列中最前面的请求并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保持与客户套接字进行连接 s参数表示为处于监听状态的流套接字描述符 addr参数返回新创建的套接字地址结构 addrlen参数指向结构sockaddr的长度99 6. connnet(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name,int namelen) 或WSAConnect() 客户端使用connect函数与服务端的监听套接字建立连接连接成功则返回0 s参数表示还未建立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 name参数表示对方套接字的地址 namelen参数表示name所指向的缓存区大小 7. send(SOCKET s,const char *buf,int len, int flags)或WSASend() 用于在建立连接的socket上发送数据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可以使用 s参数为发送端套接字的描述符 buf存放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的缓存区 len参数为缓存区的大小 flags参数一般设置为0 8. recv(SOCKET s,char * buf,int len,int flags) 或WSARecv() 从连接的或未连接的套接字中接收数据 s参数为已连接或绑定针对无连接的套接字的描述符 buf为缓存区 len为缓存区的大小 flags一般为0 9. closesocket(SOCKET s) 用于关闭套接字 s参数为要关闭的套接字关闭成功者返回0 10. inet_addr(const char * cp) 用于将点分字符串的ip地址转化为无符号长整型 cp参数指向一个ip地址的字符串 11.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in) 用于将in_addr结构体中的ip地址转化为点分ip地址 in参数是in_addr结构类型的ip地址 12. htonl(u_long hostlong) 将一个u_long类型的主机字节序转化为网络字节序大端 hostlong参数表示要转化为网络字节序的数据 13. htons(u_short hostshort) 将一个u_short类型的主机字节序转化为网络字节序大端 hostshort参数表示要转化为网络字节序的数据 14. WSAAsyncSelect(SOCKET s, HWND hWnd, unsigned int, int wMsg,long lEvent) 将某个套接字的网络事件关联到窗口上以便从窗口上接收网络事件的信息通知 s参数为套接字描述符 hWnd为网络事件发生时用于接收信息的窗口句柄 wMsg为网络事件发生时所接收的信息 lEvent参数应用程序感兴趣的比特组合码 15. WSACleanup() 解除与Winsock库绑定并释放Winsock库所占用的系统资源
5. TCP套接字编程
阻塞套接字模式适用场景能够立即发送和接收数据且处理的套接字数量较少。缺点在大量建立好的套接字线程之间进行通信时比较困难扩展性差
6.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的缓冲区
第一个缓冲区应用程序缓冲区
第二个缓冲区TCP套接字缓冲区处于内核协议栈中也称为内核缓冲区。发送的数据要从应用程序缓冲区复制到协议栈中的套接字缓冲区后将套接字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打网络上。
TPC数据传输的特点
1TCP是流协议接收者收到的数据是一个个字节流没有消息边界
真正发送多少数据由内核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决定
真正发送数据的事件点也由内核协议栈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决定
接收端在调用接收函数时并不知道recv函数会返回多少数据
数据发送的6种情形发送数据A和数据B
1网络情况良好A和B没有受到发送窗口、拥塞窗口和TCP最大传输单元影响
2发送数据A时网络状况不好数据A发送延迟协议栈将数据A和数据B合并为一个数据端再发送并且合并后的数据长度没有超过窗口大小和最大传输单元
3发送数据A时产生延迟协议栈将数据A和数据B合并超过TCP传输最大单元数据A较小切割发生在数据B身上
4发送数据A时产生延迟协议栈将数据A和数据B合并超过TCP传输最大单元数据A较大切割发生在数据A身上
5接收窗口较小内核协议栈将缓冲区中的数据按照接收方向进行依次切分
6发送过程中出现错误数据发送失败
7. I/O控制命令
套接字的I/O控制用来设置套接字的工作模式阻塞模式或者非阻塞模式
1iocltsocket()函数和WSAIoct 1中来发送I/O 控制命令
int icotlsocket(SOCKET s,long cmd, u_long *argp) // winsocket版的函数 参数说明 参数s为设置I/O模式的套接字描述符 参数cmd表示发给套接字的I/O控制命令取值如下 1FIONBIO表示设置或清除阻塞模式的命令当argp0时套接字为阻塞模式argp为非0时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 WSAAsynSelect()函数会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此时并不能通过icotlsocket()函数将套接字设置为阻塞模式 2FIONREAD:用于确定套接字s自动读入数据量的命令。若s是流式套接字则argp得到函数recv调用一次可读入的数据量 若s是数据报套接字则argp返回套接字排队的第一个数据报的大小。 3FIOASYNC表示设置或清除异步I/O的命令 2WSAIoctl是Winsock 2中的I/O控制命令的函数功能更为强大。函数执行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ERROR可用WSAGetLastError获取错误码
int WSAIoctl(SOCKET s,DWORD dwIoControlCode,LPVIOID IpvInBuffer,DWORD cbInBuffer, LPVOID lpvOutBuffer,DWORD cdOutBuffer, LPDWORD lpcbByteReturned,···) 参数说明 s 套接字描述符 dwIoControCode 存放用于操作的控制码 lpInBuffer 指向输入缓冲区地址 cbInBuffer 指向输入缓冲区大小 lpInBuffer 输出缓冲区地址 cbInBuffer 输出缓冲区大小 IpcbBytesReturned 指向存放实际输出数据的字节大小的变量地址 IpOverlapped 指向WSAOVERLAPPED结构体的地址 IpCompletionRoutine 指向一个例程函数该函数会在操作结束后调用 8. 获取套接字选项
概念套接字不仅可以通过I/O 控制命令来设置套接字还可以通过设置套接字的选项来进一步对套接字进行控制比如
1设置套接字的接收或发送缓冲区大小
2指定是否允许套接字绑定到一个已经使用过的地址
3判断套接字是否支持广播
4控制带外数据的处理、获取和设置超时参数
选项级别
SOL_SOCKET 该级别的选项与套接字的具体协议无关只作用于套接字本身
SOL_LPLMP 作用于IrDA协议
IPPROTO_IP 作用于IPv4协议
IPPROTO_IPV6 作用于IPv6协议
IPPROTO_RM 作用于可靠的多播传输
IPPROTO_TCP 使用于流式套接字
IPPROTO_UDP 适用于数据报套接字
获取套接字选项
int getsockopt(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har* optval, int* optlen); 参数说明 s 套接字描述符 参数level 表示选项的级别 optname 表示要获取的选项名称 optval 指向存放接收到的选项内容的缓冲区 9. 设置套接字选项
Winsock提供了setsockopt来设置套接字选项
int setsockopt(SOCKET s,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char* optval, int optlen) 参数说明 s 套接字描述符 level 选项的级别 optname 获取选项的名称 optval 指向存放要设置的选项值的缓冲区 opelen 缓冲区的大小 10.代码 服务端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WinSock2.h
#includeWS2tcpip.h
#includestring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pragma warning(disable:4996)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 为适用inet_ntoa时不出现警告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WORD wVersionRequested;WSADATA wsaData;int err;wVersionRequested MAKEWORD(2, 2); // 制作Winsock库的版本号err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初始化winsock库if (err ! 0) return 0;// 判断返回的版本号时候正确if(LOBYTE(wsaData.wVersion)!2 || HIBYTE(wsaData.wVersion)!2){WSACleanup();return 0;}// 创建套接字用于监听客户端的连接SOCKET sockSrv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SOCKADDR_IN addrSrv;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 htonl(INADDR_ANY); // 适用主机任何可用的ip// 适用ipv4的协议簇addrSrv.sin_family AF_INET;addrSrv.sin_port htons(8000); // 服务端的端口bind(sockSrv, (SOCKADDR*)addrSrv, sizeof(SOCKADDR)); // 绑定listen(sockSrv, 5); // 开启监听状态SOCKADDR_IN addrClient;int len sizeof(SOCKADDR);while (1) {cout 等待客户端 endl;// 从连接队列中取出最靠前的一个客户端请求如果队列为空则阻塞SOCKET sockConn accept(sockSrv, (SOCKADDR*)addrClient, len);char sendBuf[1001];sprintf_s(sendBuf, 欢迎登录服务端%s,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 组成字符串send(sockConn, sendBuf, strlen(sendBuf) 1, 0);char recvBuf[100];recv(sockConn, recvBuf, 100, 0); // 接收客户端信息cout 接收到客户端信息: recvBuf endl; // 打印客户端信息puts(是否监听:y/n);char ch[2];cin ch;if (tolower(ch[0]) n) {break;}closesocket(sockSrv);WSACleanup();}system(pause);return 0;
}
客户端代码
#include pch.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WinSock2.h
#includeWS2tcpip.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pragma warning(disable:4996)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 为适用inet_ntoa时不出现警告int main()
{std::cout Hello World!\n; WORD wVersionRequested;WSADATA wsaData;int err;wVersionRequested MAKEWORD(2, 2); // 初始化Winsock库err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if (err ! 0) {return 0;}// 判断返回的版本号是否正确if (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 2) {WSACleanup();return 0;}SOCKET sockClient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创建一个套接字SOCKADDR_IN addrSrv;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 inet_addr(127.0.0.1); // 服务器的ipaddrSrv.sin_family AF_INET;addrSrv.sin_port htons(8000); // 服务端的端口err connect(sockClient, (SOCKADDR*)addrSrv, sizeof(SOCKADDR));if (SOCKET_ERROR err) {std::cout 服务器连接错误请检查服务器是否启动 std::endl;return 0;}char recvBuf[100];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 // 接收来自服务端的信息std::cout 收到来自服务端的信息 recvBuf std::endl;send(sockClient, 你好我是客户端发送的信息, strlen(你好我是客户端发送的信息) 1,0);closesocket(sockClient);WSACleanup(); // 释放套接字system(pause);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