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网站优化,vellum wordpress,qq网页版登录官网登录,app后端用什么开发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xff01;技术头条#xff1a;干货、简洁、多维全面。更多云计算精华知识尽在眼前#xff0c;get要点、solve难题#xff0c;统统不在话下#xff01;作者#xff1a;小枣君转自#xff1a;鲜枣课堂这两天#xff0c;一家叫做ARM的公司… 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技术头条干货、简洁、多维全面。更多云计算精华知识尽在眼前get要点、solve难题统统不在话下作者小枣君转自鲜枣课堂这两天一家叫做ARM的公司刷了屏不管基于什么原因我想我们还是有必要对ARM进行一下了解的。1978年一家名字叫“CPU”的公司悄悄在英国剑桥诞生。不要惊讶这个CPU和我们经常所说的电脑里那个CPU是两回事。这家CPU公司的全称是Cambridge Processor Unit字面意思是“剑桥处理器单元”。CPU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名叫Hermann Hauser的奥地利籍物理学博士还有他的朋友一个名叫Chris Curry的英国工程师。Hermann Hauser和Chris CurryCPU公司成立之后主要从事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的业务。他们接到的第一份订单是制造赌博机的微控制器系统。这个微控制器系统被开发出来后称之为Acorn System 1。Acorn System 11979年在经营逐渐进入轨道之后这家公司给自己换了个名字叫做Acorn Computer Ltd。Acorn是什么意思橡子。对就是冰河世纪里面那只松鼠一直在追的那个东东。Acorn Computer Ltd公司的商标里面就有一个橡子。之所以叫Acorn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就是因为他们想在电话黄页里排在Apple苹果公司的前面。。。在Acorn System 1之后他们又陆续开发了System 2、3、4还有面向消费者的盒式计算机——Acorn Atom。Acorn Atom到了1981年公司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英国广播公司BBC打算在整个英国播放一套提高电脑普及水平的节目他们希望Acorn能生产一款与之配套的电脑。这个计划非常宏大英国政府也参与其中购机费的一半将由政府资助电脑一旦采购将进入英国的每一间教室。接下这个任务之后Acorn就开始干了起来。结果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产品的硬件设计并不能满足需求。当时中央处理器的发展潮流正在从8位变成16位。Acorn并没有合适的芯片可以用。一开始他们打算使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和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经过评估后他们发现了两个缺陷第一芯片的执行速度有点慢中断的响应时间太长。第二售价太贵一台500英镑的电脑处理器芯片就占到100英镑。于是他们打算去找当时如日中天的英特尔Intel希望对方提供一些80286处理器的设计资料和样品。然而英特尔冰冷地拒绝了他们。备受打击的Acorn公司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干自己造芯片。这个桥段是不是很熟悉当时Acorn公司的研发人员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找到了一个关于新型处理器的研究——简化指令集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来自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最终完成了微处理器的设计。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前者负责指令集开发后者负责芯片设计。对于这块芯片Acorn给它命名为Acorn RISC Machine。嗯这就是大名鼎鼎的“ARM”三个字母的由来。Acorn是公司名称Machine是机器那RISC是什么意思呢前面说过他们是基于“简化指令集”技术做出的芯片。RISC的意思就是简化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注意前方灰色字体高能预警非技术控请直接跳过。。。这里解释一下到底“简化指令集”有什么意义。它是相对于“复杂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一个概念。早期的处理器都是CISC架构包括英特尔的处理器随著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多的指令集加入。由于当时编译器的技术并不纯熟程序都会直接以机器码或是组合语言写成为了减少程序的设计时间逐渐开发出单一指令复杂操作的程序代码。设计师只需写下简单的指令再交给CPU去执行。但是后来有人发现整个指令集中只有约20的指令常常会被使用到大约占了整个程序的80剩余80的指令只占了整个程序的20。典型的二八原则于是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提出了RISC的想法主张硬件应该专心加速常用的指令较为复杂的指令则利用常用的指令去组合。简单来说CISC任务处理能力强 适合桌面电脑和服务器。RISC通过精简CISC指令种类格式简化寻址方式达到省电高效的效果适合手机、平板、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当时研发出来的第一款处理器芯片的型号被定为 ARM1。我们来对比一下ARM1和当时Intel的80286处理器也就是常说的286可以看出来ARM1和80286各有所长。但是就在同一年1985年10月英特尔发布了80386。在80386面前ARM1就只有被吊打的份了。Intel 8038632位27.5万个晶体管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33MHz让ARM直接在性能上和x86系列硬杠显然是不现实的。ARM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与Intel不同的设计路线——Intel持续迈向x86高效能设计ARM则专注于低成本、低功耗的研发方向。扯远了继续回来说BBC要的那款电脑。前面说了BBC在1981年就提出需求如果等到1985年ARM1出来那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在ARM1问世之前Acorn其实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给BBC。当时Acorn的电脑临时采用了MOS 6502处理器由MOS科技研发的8位微处理器。MOS 6502处理器这款电脑一开始取名Proton后来被改名为BBC Micro。BBC Micro到了 1984 年大约80%的英国学校都配有这款电脑。Acorn公司彻底在大英帝国老百姓面前刷了一把存在感。后来ARM处理器被研发出来之后用在了BBC Micro的后续型号中。BBC Micro电脑里面的ARM芯片在ARM1之后Acorn陆续推出了好几个系列例如ARM2ARM3。时间又继续往前推移。1990年Acorn为了和苹果合作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名叫ARM。LOGO可以说是相当简洁了注意这里的ARM是公司名称不是芯片名称。这个ARM的完全拼写也不一样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前面的芯片名称Acorn RISC Machine现在的公司名称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是一家合资公司苹果投了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投了25万英镑Acorn本身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尽管如此ARM的起步还是比较寒酸。他们最开始的办公地点是一个谷仓。。。不过谷仓的内部环境还算不错。在成立后的那几年ARM业绩平平工程师们也人心惶惶害怕随时都会失业。在这个情况下ARM决定改变他们的产品策略——他们不再生产芯片转而以授权的方式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即“Partnership”开放模式。没想到正是这种模式开创了属于ARM的全新时代。注意下面这段是重点ARM所采取的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提成。 具体来说ARM有三种授权方式处理器、POP以及架构授权。 处理器授权是指授权合作厂商使用ARM设计好的处理器对方不能改变原有设计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产品的频率、功耗等。 POPprocessor optimization pack处理器优化包授权是处理器授权的高级形式 ARM出售优化后的处理器给授权合作厂商方便其在特定工艺下设计、生产出性能有保证的处理器。 架构授权是ARM会授权合作厂商使用自己的架构方便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处理器例如后来高通的Krait架构和苹果的Swift架构就是在取得ARM的授权后设计完成的。所以授权费和版税就成了ARM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就是软件工具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收入。对于半导体公司来说授权费和版税到底有多少呢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在100万-1000万美元之间版税提成比例一般在1%-2%之间。正是ARM的这种授权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它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以ARM为核心的生态圈使得低成本创新成为可能。当ARM提出这种合作模式之后开始了尝试——1991年ARM将产品授权给英国GEC Plessey半导体公司。1993年ARM将产品授权给Cirrus Logic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与德州仪器的合作给ARM公司带来了重要的突破。而且也给ARM公司树立了声誉证实了授权模式的可行性。此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三星、夏普等公司。在此基础上ARM坚定了授权模式的决心并着手设计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掌上电脑产品——Newton。ARM公司开发的ARM6芯片被用于该产品之中。Apple Newton Message Pad现在被认为是PDA和智能手机的鼻祖但是很遗憾因为Newton技术过于超前加上一些用户体验上的缺陷所以未能被市场接受后来以失败告终。但ARM积累了经验继续改良技术。没过多久ARM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机遇——移动电话时代来临了。ARM首先迎来了一个大客户——诺基亚Nokia。当时诺基亚被建议在即将推出的GSM手机上使用德州仪器的系统设计而这个设计是基于ARM芯片的。因为内存空间的问题诺基亚一开始对ARM是拒绝的。为此ARM专门开发出16位的定制指令集缩减了占用的内存空间。就这样诺基亚6110成为了第一部采用ARM处理器的GSM手机上市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Nokia 6110相信有不少人用过或见过ARM后来又跟着推出了ARM7等一系列芯片授权给超过165家公司。随着移动手机的井喷式普及ARM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1998年4月17日业务飞速发展的ARM控股公司同时在伦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ARM在纳斯达克上市在ARM公司上市之后处于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逐步卖掉了所持有的ARM股票把资金投入到ipod产品的开发上。鉴于苹果研究人员对ARM芯片架构非常熟悉ipod也继续使用了ARM芯片。Apple ipod众所周知在乔帮主的带领下ipod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还没完2007年真正的划时代产品出现了。那就是iPhone。苹果iPhone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移动电话的设计开启了全新的时代。第一代iPhone使用了ARM设计、三星制造的芯片。Iphone的热销App Store的迅速崛起让全球移动应用彻底绑定在ARM指令集上。紧接着2008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安卓系统也是基于ARM指令集。至此智能手机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ARM也因此奠定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同年ARM芯片的出货量达到了一百亿颗。2011年就连传统Wintel联盟windowsintel的微软也宣布Windows8平台将支援ARM架构。想必英特尔一定是连肠子都悔青了。其实正是英特尔一步一步将ARM送上了如今无法取代的位置。90年代高通想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认为手机市场太小拒绝了合作。后来苹果的第一代iPhone一开始也想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还是以相同的理由拒绝了。结果移动设备市场被英特尔拱手让人现在想追也追不回来了。2010年6月中苹果公司向ARM董事会表示有意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公司但遭到ARM董事会的拒绝。2016年7月18日曾经投资阿里巴巴的孙正义和他的日本软银集团以243亿英镑约309亿美元收购了ARM集团。孙正义至此ARM成为软银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不过软银集团表示不会干预或影响ARM未来的商业计划和决策。最后小枣君觉得有必要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ARM的产品体系。这一块确实有点乱很多业内人士都容易混淆。ARM11芯片之前每一个芯片对应的架构关系如下实际的芯片型号并不止这些ARM11芯片之后也就是从ARMv7架构开始ARM的命名方式有所改变。新的处理器家族改以Cortex命名并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Cortex-ACortex-RCortex-M。呵呵发现了没三个字母又是A、R、M。Cortex-A系列AApplication针对日益增长的消费娱乐和无线产品设计用于具有高计算要求、运行丰富操作系统及提供交互媒体和图形体验的应用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娱乐系统、数字电视等。Cortex-A系列Cortex-R系列 RReal-time针对需要运行实时操作的系统应用面向如汽车制动系统、动力传动解决方案、大容量存储控制器等深层嵌入式实时应用。Cortex-R系列Cortex-M系列MMicrocontroller 该系列面向微控制器领域主要针对成本和功耗敏感的应用如智能测量、人机接口设备、汽车和工业控制系统、家用电器、消费性产品和医疗器械等。Cortex-M系列其实除了上述三大系列之外还有一个主打安全的Cortex-SC系列SCSecurCore主要用于政府安全芯片。好啦讲了那么多来做个总结总之ARM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既有外部的机遇因素也有内部的战略因素。他们选择了一条和英特尔截然相反的道路。英特尔一直以来坚持的是重资产的、封闭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而ARM是轻资产的、开放的合作共赢模式。对ARM来说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与ARM开展业务往来的每家公司均与ARM建立了“双赢”的共生关系。ARM 合作社区包含 1200 多位伙伴ARM在低功耗方面的DNA刚好赶上了移动设备爆发式发展的时代最终造就了它的辉煌。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可以预见ARM极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不知道大家从ARM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我有几点体会如下1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干得出来。2 你一直自以为的弱点很可能是你的优点。3 如果你干不过你的对手就想办法团结更多的朋友。福利扫描添加小编微信备注“姓名公司职位”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推荐阅读图解分布式架构的发展和演进 | 技术干货Docker 系列学习文章 | 什么是容器云任正非华为海思芯片不是“备胎”揭秘清华 AI 学堂班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2019 年首批招收 30 人Google Android 向华为“闭源”华为手机迎来至暗时刻两年前我对区块链的了解为零, 两年后我成了工程师 我是如何得到第一份工作的?《使女的故事》大火AI是背后最大推手真香朕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