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模板使用方法,深圳营销型网站建设公司哪家好,关键词批量调词软件,厦门门户网站制作服务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代码#xff1a;0823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强调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先进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xff0c;但不忽略基础理论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在控制与信息工程、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代码0823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强调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先进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但不忽略基础理论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在控制与信息工程、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属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1987年和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学科主要依托本院自动控制工程系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依托“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认证的国家级水平“电磁兼容实验室”和一批运输自动化、控制及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研究生提供了极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本学科研究领域主要以交通运输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在确保载运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运行是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出于扩大学生专业面和控制专业的通用性的考虑培养方案中除保留铁路特色外扩充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培养内容。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理论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为了扩大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须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智能控制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被控对象的复杂化、控制任务的多样化、控制环境的苛刻化控制工程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而为智能控制带来了发展机遇。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理论、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和自学习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从微观角度)、模糊逻辑控制(从宏观角度)以及20世纪的重大发现-混沌控制理论。2运输自动化与控制将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在运输系统中实现运输自动化控制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更快更多地提供各类运输信息。本方向主要研究轨道交通(铁路、地铁、城市轻轨)的运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包括列车运行自动化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列车运行自动驾驶系统(ATO)、基于通信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高速铁路列车(磁浮、轮轨)运行控制系统等。3智能交通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安全技术等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准确、高速的先进交通系统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安全减少污染等目的。本方向主要研究智能车辆定位导航技术、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交通控制管理的优化、旅客信息向导系统等。4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本方向研究冗余技术、容错纠错技术、安全性、可靠性技术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5检测与监测技术检测与监测是自动化与控制领域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控制的基础。前者在于获得被控系统的基础数据后者在于对被控系统过程数据的获取二者的数据作为控制数据的依据发出新的控制信息。6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本方向研究智能交通系统、列车运行自动化调度指挥和管理系统、新型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等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继续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入学之后的第一学期研究生导师在与研究生本人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检索、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及实践等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安排。导师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对于研究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加以解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主导思想将理论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实践和交往等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表达、写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课程教学一学年分成四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其中课程学习在0.75学年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学位论文课题的调研、选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工作。硕士生第二学期根据硕博连读的条件可以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实现学分制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学位课中公共课5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4分非学位课中必修环节3分任选课8学分。任选课中专业选修不少于4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75学年时间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说明对于非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学导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的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其所用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的内容应充分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度的创新能力。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密切结合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选题报告应包括三部分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的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一学年末完成。考核小组据此对研究生选题的科学性进行讨论指出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研究生合理优化科学研究及论文内容同时还要对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2.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硕士生一般要用1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经导师签字后与学位论文一起提交答辩委员会审定。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具体要求有论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理论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反映出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答辩应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理论与技术上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由2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位(或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所组成。六、其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培养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不仅要具有本门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熟练运用计算机这一工具的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参加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参加文艺、体育比赛等。同时学生自己还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附课程设置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总学分不低于28.0分)课程性质课程属性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备注秋春学位课≥17.0公共课00000012第一外国语642.0√21009002自然辩证法362.0√21009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0√基础课21008302数值分析I322.0√√≥4.021008303矩阵分析I322.0√√21008304数理统计322.0√√21008305最优化方法I322.0√21008300随机过程I322.0√专业基础课22001339线性系统理论I322.0√≥8.022001350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322.0√22001336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322.0√22001331神经-模糊和软计算322.0√22001326近代数字信号处理322.0√专业课22001306安全系统分析322.0√22001347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322.0√22001348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322.0√22001321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22.0√22001346智能交通系统322.0√必修环节≥3.0无23001300文献综述1.023001301前沿讲座8次2.0任选课≥8.0无专业选修课≥4.0自选课程补修课程附注一备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